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月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参观“数字故宫”项目展示时,借助清晰灵敏的触摸屏,同学们全方位、高清晰地观赏到文物的细节,真切体会了展览的主题:让文物“活”起来。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活”与主题中的“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告诉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那满天繁星多美呀!一颗颗洒在深蓝色布上,晶莹透亮,闪闪的,活像一双双眨啊眨的大眼睛。

C.文物修复这活儿最需要凝神静气,但凡有一点心浮气躁,在修复过程里都有可能毁坏整个文物。

D.为了让戏曲艺术活起来,老艺术家纷纷走进校园,传艺,传神,传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下列选项中,有词语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

A.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温故知新 B.见贤思齐  手不释卷  破釜沉舟

C.见义勇为  尽善尽美 举一反三 D.当仁不让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仰望了六十年的恩师

陈志华

我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整整8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地点在浙江中部和南部。我们全体同学寄宿在学校里,老师们带着我们在山沟里逃难流亡,缺吃少穿,缺医少药。几次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从尸体堆里逃生,又从日本侵略者细菌战造成的鼠疫大流行中幸存下来。我们小小年纪,不懂事,老师们不但照料我们、保护我们,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我们以高水平的教育。

我成年之后,回顾那段历史,越来越懂得教育工作是多么崇高的职业。我的小学和中学的老师们,其实个个都是伟大的英雄。那时候,他们带着几百个学生,肩膀上担着多么沉重的担子!我一生都敬仰他们,包括常常批评我不肯开口唱歌的音乐老师。你想,在那种艰难危险的日子里,我们居然还有音乐课,而且上课还有风琴。有一次土匪突袭,我们仓促出逃,两位农民抬着那架风琴,女音乐老师紧紧跟在后面,一瘸一拐地在山路上跋涉,自己只背出来个小包裹。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语文老师。那时候,学校一般都最重视语文课。语文老师大多比较年长,地位比较高,在同事中受到尊敬。他们一般担任各年级的“级任导师”,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班主任”。简单地说,他们担当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跟学生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都住在祠堂里或者庙宇里,宿舍没有门,也没有窗。山区冬季很冷,天天晚上,身为级任导师的语文老师都要来查铺,摸摸我们的手脚,拂去被面上薄薄的一层积雪,掖紧被角。春天雨多,偶尔出太阳了,便督促我们把潮湿的被褥摊到坟头上去晒。我们团团坐在一起,在暖和的阳光下脱了衣服捉虱子。老师见了,就到农民家里借了一个灶,用煮猪食的大锅烧了满满一锅开水,叫我们一个个脱下内衣裤放到锅里煮一煮。我们自己种粮、种菜、砍柴,到山上背来竹子搭房子。农民收了稻子之后,我们把地租来,在禾兜下挖一锄头,塞几粒豆子进去,抓上一把草木灰,天冷之前能收一茬豆子。语文老师总和我们一起劳作。

有两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即使我以后得了老年痴呆症,也会记得。有一年,日本侵略者为打通浙赣铁路,占领了金华,向丽水进逼。老师们带着我们逃难。到了碧湖,山洪暴发,江水骤涨,不能渡船。我们几百个学生停在江边。这时候有很多中国军队也被阻塞在渡口。突然间来了日本飞机,一批又一批,轮番轰炸、扫射。带领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大喊大叫,把我们一个个按倒在公路边的水沟里。到了天色昏暗的时候,屠杀终于过去。我们爬出水沟,看到一地的断肢残骸,血肉模糊,吓得两腿发软,不会走路。老师叫我们闭上眼睛,连拖带挟,把我们弄到渡船上。这时候水势弱了一点,我们冒险过了江。我们这些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伤亡。遗憾的是,受到这样的惊吓,大部分同学在以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情绪都不太正常,时时会顶撞老师。每当回忆起来,我就想,不知有没有伤了老师的心。

另一件事是,日本侵略者曾经在浙江南部放过鼠疫病菌,造成严重的疫情。我们学校在景宁,正靠疫区边缘,大家提心吊胆。有一天下午,我们下地给白菜施肥、松土,当晚很累,早早睡了。第二天早晨,紧挨在我右侧的同学——我们的劳动组长,竟莫名其妙地死在地铺上。那时根本没有医生,大家都猜测他死于鼠疫。鼠疫的传染非常厉害,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是把尸体烧掉,又把我隔离起来。我被关到一座孤零零的农舍的楼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死定了。我只好坐在墙角发呆,等死。没有什么人敢走近这座小楼,但一天三餐,都有人把饭菜装在篮子里,挂到一根绳子头上,我自己把它吊上去。这位送饭的人,就是级任导师——我的语文老师。糊里糊涂过了一个星期,我居然没有死,危险期过了,被放回班里。这年我才13岁,初二的学生,受了这么大的折磨,一头扑进老师怀里放声痛哭。老师紧紧搂着我,一起哭。

老实说,60年前老师是怎样教课的,我记不清楚了,但老师是怎样做人的,我终生不能忘记,而且时时受到记忆的鞭策,不敢有负师恩。中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毫无主张,偏爱什么课程,常常是因为这门课程的老师受到爱戴。我和我的许多同学,就是因为被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动,对语文课特别有兴趣,学习比较用心,喜欢读些课外读物,也勤于练习写作。我想,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教书效果好,首先是因为他们关爱学生,师德高尚。

关于语文课的情况,我还记得一些事儿。既然60年没有忘记,就是不应该忘记也不可能忘记的了。

那也是在景宁,我们的学校“撤退”过去,请了当地一位前清举人当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在地方上声望很高,举止端庄,不苟言笑。每当空袭警报的钟声一响,他便换上长袍马褂,打扮整齐,规行矩步走出我们当校舍的白娘娘庙,站在荒坟头上,一听到敌机的声音,他就仰天大骂,从不躲避。同学年少,不明白道理,笑他迂腐。可是他的授课终于镇住了我们的调皮。那时候没有课本,教学内容由老师自己定,上课的时候写在黑板上,我们动手抄下来。开学的第一堂课他也是穿戴整齐,走进教室门,庄重的看了我们一眼,缓缓转身,用非常漂亮的大字,在黑板上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然后,低沉地朗读起来。我们虽然还小,但国难当头,山河破碎,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辞别父母颠沛流离,尝尽苦难,心头郁积着仇恨和悲愤。这首诗我们以前学过,懂得这是老师对我们的嘱咐,爆发般的齐声应和,滚烫的泪珠洒满胸前。

王丽老师在约稿信里写道:“语文教育又是国民教育的核心。语文教育将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及本民族特有的价值观,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并不断地积累和扩大。”说的真是太好了,我的切身感受,总括起来,正是这两句。

我并不认为,数理化等课程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健康不起什么作用,我只是强调,语文老师以他们独特的魅力,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

【1】文章结尾作者特别强调“语文老师以他们独特的魅力,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概括说说文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2】针对本文的行文思路,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说说你准备如何探究这个问题。

问题:

探究步骤: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4、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温庭筠)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雪》 毛泽东)

(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 杜甫)

(4)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王湾)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5、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左迁”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诗中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意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感情。

【3】下面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和本诗相同的一个意象,但是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你默读并体会,说说《宣城见杜鹃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宣城见杜鹃花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作者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6、

《艾青诗选》的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艾青是他的笔名。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如《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而《太阳的话》,则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艾青的诗歌中,也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最著名的一首诗,是《______________》,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这个贫苦农妇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民对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当时“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7、

作文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

请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650字以上。

提示:(1)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或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2)列出写作提纲,不列提纲扣分。(3)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七、(共3题,共15分)

8、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注)①予:给,送。  ②子:你,代词。  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醉翁之意不在酒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我知之濠上也

D.愿终守之,弗敢易 前人之述备矣

【2】解释加点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万事莫贵于义

(4)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_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_” 的中心论点。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甲)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个个惟妙惟肖,不仅神似,而且形似,达到形神兼具的境地。“泥人张”所捏的泥人栩栩如生、不燥不裂的重要原因是: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乙)所捏的泥人反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1】结合语境,对(甲)(乙)两处所填标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甲)逗号 (乙)分号 B.(甲)顿号 (乙)分号

C.(甲)顿号 (乙)句号 D.(甲)逗号 (乙)句号

【2】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划线字笔顺作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眺(tiáo) “九”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勾

B.远眺(tiào) “九”字的第二笔是撇

C.赋予(yǔ) “登”字的第五笔是捺

D.赋予(yú) “登”字的第五笔是撇

【2】读完文段,相信你对重阳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用“因为…所以…”或“不但…而且…”句式对上文内容进行表述。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月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2题,共10分)

1、

参观“数字故宫”项目展示时,借助清晰灵敏的触摸屏,同学们全方位、高清晰地观赏到文物的细节,真切体会了展览的主题:让文物“活”起来。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活”与主题中的“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告诉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那满天繁星多美呀!一颗颗洒在深蓝色布上,晶莹透亮,闪闪的,活像一双双眨啊眨的大眼睛。

C.文物修复这活儿最需要凝神静气,但凡有一点心浮气躁,在修复过程里都有可能毁坏整个文物。

D.为了让戏曲艺术活起来,老艺术家纷纷走进校园,传艺,传神,传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让文物‘活’起来”指让文物动起来,让文物焕发生机,更近距离的被人们感知到。这里的“活”指活跃。

A.“活到老,学到老”的“活”指生命的延续。

B.“活像”指极像,这里的“活”表极点。

C.“活儿”指最简单的手艺或行当。

D.“为了让戏曲艺术活起来”指让戏曲艺术这个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生机,这里的“活”指活跃。

故选D。

2、

下列选项中,有词语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

A.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温故知新 B.见贤思齐  手不释卷  破釜沉舟

C.见义勇为  尽善尽美 举一反三 D.当仁不让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考点】
【答案】

B

【解析】

B. “手不释卷”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破釜沉舟”出自明·陈孝逸《与罗杓庵书》:“秋间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为射贼擒王计;必不败;而后杜门却轨。”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仰望了六十年的恩师

陈志华

我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整整8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地点在浙江中部和南部。我们全体同学寄宿在学校里,老师们带着我们在山沟里逃难流亡,缺吃少穿,缺医少药。几次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从尸体堆里逃生,又从日本侵略者细菌战造成的鼠疫大流行中幸存下来。我们小小年纪,不懂事,老师们不但照料我们、保护我们,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我们以高水平的教育。

我成年之后,回顾那段历史,越来越懂得教育工作是多么崇高的职业。我的小学和中学的老师们,其实个个都是伟大的英雄。那时候,他们带着几百个学生,肩膀上担着多么沉重的担子!我一生都敬仰他们,包括常常批评我不肯开口唱歌的音乐老师。你想,在那种艰难危险的日子里,我们居然还有音乐课,而且上课还有风琴。有一次土匪突袭,我们仓促出逃,两位农民抬着那架风琴,女音乐老师紧紧跟在后面,一瘸一拐地在山路上跋涉,自己只背出来个小包裹。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语文老师。那时候,学校一般都最重视语文课。语文老师大多比较年长,地位比较高,在同事中受到尊敬。他们一般担任各年级的“级任导师”,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班主任”。简单地说,他们担当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跟学生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都住在祠堂里或者庙宇里,宿舍没有门,也没有窗。山区冬季很冷,天天晚上,身为级任导师的语文老师都要来查铺,摸摸我们的手脚,拂去被面上薄薄的一层积雪,掖紧被角。春天雨多,偶尔出太阳了,便督促我们把潮湿的被褥摊到坟头上去晒。我们团团坐在一起,在暖和的阳光下脱了衣服捉虱子。老师见了,就到农民家里借了一个灶,用煮猪食的大锅烧了满满一锅开水,叫我们一个个脱下内衣裤放到锅里煮一煮。我们自己种粮、种菜、砍柴,到山上背来竹子搭房子。农民收了稻子之后,我们把地租来,在禾兜下挖一锄头,塞几粒豆子进去,抓上一把草木灰,天冷之前能收一茬豆子。语文老师总和我们一起劳作。

有两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即使我以后得了老年痴呆症,也会记得。有一年,日本侵略者为打通浙赣铁路,占领了金华,向丽水进逼。老师们带着我们逃难。到了碧湖,山洪暴发,江水骤涨,不能渡船。我们几百个学生停在江边。这时候有很多中国军队也被阻塞在渡口。突然间来了日本飞机,一批又一批,轮番轰炸、扫射。带领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大喊大叫,把我们一个个按倒在公路边的水沟里。到了天色昏暗的时候,屠杀终于过去。我们爬出水沟,看到一地的断肢残骸,血肉模糊,吓得两腿发软,不会走路。老师叫我们闭上眼睛,连拖带挟,把我们弄到渡船上。这时候水势弱了一点,我们冒险过了江。我们这些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伤亡。遗憾的是,受到这样的惊吓,大部分同学在以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情绪都不太正常,时时会顶撞老师。每当回忆起来,我就想,不知有没有伤了老师的心。

另一件事是,日本侵略者曾经在浙江南部放过鼠疫病菌,造成严重的疫情。我们学校在景宁,正靠疫区边缘,大家提心吊胆。有一天下午,我们下地给白菜施肥、松土,当晚很累,早早睡了。第二天早晨,紧挨在我右侧的同学——我们的劳动组长,竟莫名其妙地死在地铺上。那时根本没有医生,大家都猜测他死于鼠疫。鼠疫的传染非常厉害,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是把尸体烧掉,又把我隔离起来。我被关到一座孤零零的农舍的楼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死定了。我只好坐在墙角发呆,等死。没有什么人敢走近这座小楼,但一天三餐,都有人把饭菜装在篮子里,挂到一根绳子头上,我自己把它吊上去。这位送饭的人,就是级任导师——我的语文老师。糊里糊涂过了一个星期,我居然没有死,危险期过了,被放回班里。这年我才13岁,初二的学生,受了这么大的折磨,一头扑进老师怀里放声痛哭。老师紧紧搂着我,一起哭。

老实说,60年前老师是怎样教课的,我记不清楚了,但老师是怎样做人的,我终生不能忘记,而且时时受到记忆的鞭策,不敢有负师恩。中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毫无主张,偏爱什么课程,常常是因为这门课程的老师受到爱戴。我和我的许多同学,就是因为被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动,对语文课特别有兴趣,学习比较用心,喜欢读些课外读物,也勤于练习写作。我想,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教书效果好,首先是因为他们关爱学生,师德高尚。

关于语文课的情况,我还记得一些事儿。既然60年没有忘记,就是不应该忘记也不可能忘记的了。

那也是在景宁,我们的学校“撤退”过去,请了当地一位前清举人当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在地方上声望很高,举止端庄,不苟言笑。每当空袭警报的钟声一响,他便换上长袍马褂,打扮整齐,规行矩步走出我们当校舍的白娘娘庙,站在荒坟头上,一听到敌机的声音,他就仰天大骂,从不躲避。同学年少,不明白道理,笑他迂腐。可是他的授课终于镇住了我们的调皮。那时候没有课本,教学内容由老师自己定,上课的时候写在黑板上,我们动手抄下来。开学的第一堂课他也是穿戴整齐,走进教室门,庄重的看了我们一眼,缓缓转身,用非常漂亮的大字,在黑板上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然后,低沉地朗读起来。我们虽然还小,但国难当头,山河破碎,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辞别父母颠沛流离,尝尽苦难,心头郁积着仇恨和悲愤。这首诗我们以前学过,懂得这是老师对我们的嘱咐,爆发般的齐声应和,滚烫的泪珠洒满胸前。

王丽老师在约稿信里写道:“语文教育又是国民教育的核心。语文教育将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及本民族特有的价值观,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并不断地积累和扩大。”说的真是太好了,我的切身感受,总括起来,正是这两句。

我并不认为,数理化等课程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健康不起什么作用,我只是强调,语文老师以他们独特的魅力,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

【1】文章结尾作者特别强调“语文老师以他们独特的魅力,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概括说说文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2】针对本文的行文思路,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说说你准备如何探究这个问题。

问题:

探究步骤:

【考点】
【答案】

【1】①语文老师担当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跟学生的关系特别密切。②在战火硝烟中保护学生,在孤独无助时陪伴学生。③国难当头,用自身的言行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问题:本文主要写语文老师,为什么直到结尾才写到语文课?

探究步骤:先关注前面部分所写的内容,体会其中所传达的情感,进而理解全文的主题,以此揣摩作者构思的意图。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和主题思考。题干中关键词“语文老师”“独特魅力”,文章从第三段到第八段是回忆语文老师的。1)第三段“语文老师大多比较年长,地位比较高,在同事中受到尊敬。他们一般担任各年级的“级任导师”,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班主任”。简单地说,他们担当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跟学生的关系特别密切。”这一段写语文老师夜里查铺,给学生拂去被子上的雪;煮热水给学生烫内裤等事件来表现语文老师对学生的父母式的关心。2)第四五段“我们这些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伤亡。”“受了这么大的折磨,一头扑进老师怀里放声痛哭。老师紧紧搂着我,一起哭。”写语文老师带学生逃离充满硝烟的战场,在学生被隔离、放出来后痛哭时陪学生一起哭,在身体和心灵上对学生都进行陪伴。3)第六七段“关于语文课的情况,我还记得一些事儿。既然60年没有忘记,就是不应该忘记也不可能忘记的了。”写语文老师在空袭警报时站在荒废上痛骂,课堂上给学生朗诵陆游的《示儿》,其魅力在:国难当头,用自身的言行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本题考查行文思路和语言表达。明确要求:提出一个和行文思路有关的问题,然后理清探究思路。思路则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可以从情节安排、内容安排角度提问。示范:问题:本文是写语文老师的独特魅力,以及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那么文章第二段写音乐老师的做什么呢?是不是多余?探究步骤:首先明确第二段的具体内容;然后明确这个段落内容和主题、语文老师的相关情节的关系,对于表现主要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4、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温庭筠)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雪》 毛泽东)

(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 杜甫)

(4)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王湾)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鸡声茅店月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月是故乡明   海日生残夜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字的笔画要准确,二、不能添字不能少字。注意:茅、竞、生、跃、璧。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5、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左迁”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诗中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意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感情。

【3】下面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和本诗相同的一个意象,但是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你默读并体会,说说《宣城见杜鹃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宣城见杜鹃花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作者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被贬官(降低官职调动)

【2】   杨花   子规   明月   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关切之情(和对友人的祝愿)。  

【3】游子思乡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意和文学常识。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2】本题考查意象和主题。1)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本首诗中的景物有:杨花、子规、明月、风,但是从诗意看“风”并没有体现作者的情,因此意象有:杨花、子规、明月。2)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而“明月”则被拟人化,明月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带着作者的对友人的担心、忧虑、关怀去陪伴友人。因此表达了作者对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关切之情。

【3】本题考查古诗主题。诗意: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鸟鸣花开之时,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首联两句写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6、

《艾青诗选》的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艾青是他的笔名。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如《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而《太阳的话》,则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艾青的诗歌中,也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最著名的一首诗,是《______________》,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这个贫苦农妇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民对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当时“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考点】
【答案】

土地   太阳   《大堰河—我的保姆》  

【解析】

1)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土地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并且从《我爱这土地》和《太阳的话》这两首诗的题目上看出这里填入的意象是:土地和太阳。《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在《太阳的话》中,艾青用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用紧闭着门户的木板房比喻当时人民生活的闭塞、陈旧、落后的环境,以第一人称代表太阳呼唤国人改变现状,迎接光明。诗歌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以满腔的热情唤起民众,投身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改变现状,为中国开辟光明美好的未来前程。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被选入人教版语文课本。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7、

作文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

请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650字以上。

提示:(1)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或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2)列出写作提纲,不列提纲扣分。(3)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考点】
【答案】

例文:

家乡的名片

在世界这个华丽的舞台上。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自己最独特最精彩的节目。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而我的家乡,可能她在所有的“演员”中并不出色,可能她并没有特殊的让人难忘的特色。你可能够他也没有美丽如画的景观让人为之叹服,但是在我看来,她确实最特别的。

水,是我家乡里最柔情的名片之一。

每当夏日之时,总会和家人一起去青龙湖游玩,站在湖中央的亭子上。看着脚下微泛碧波的湖水,一丝丝的凉风轻轻拂过,听着湖周边一排排的柳树上的蝉鸣。要是这时再添上上一两只雪糕的话。哇,那可真是惬意极了。

湖岸边,一个又一个的闲游的人。拿着鱼竿渔网等工具,以钓鱼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有时会掉上一两只鱼。便又又会是满心的欢喜。

山,也是我家乡里独特的名片之一。

在我的家乡那里,有一座山,名字叫做眼明寺。在去往眼明寺的路上,有一条通南联北的南水北调大运河。水面波光粼粼,运河水十分清澈,水面也十分平静,如镜面一般。

眼明寺并不算高,从山脚到顶,有一条水泥路弯弯蛐蛐,蜿蜒而上。从山脚到山顶,沿途有许多十分美丽的景象,还记得从前,去眼明寺春游时。一路直上,沿途看见有桃花开放,香味扑鼻,沁人心脾,有几户农家,还有养鸡场,养鸭场。

我们一路直上,一直通到山顶。在半山腰的一块空地上。还有两台军事设备,坦克摆放的那里。

在山顶向下俯瞰,一切都变得微小起来。山顶上,凉风习习,一路的疲劳,跟随着微风都消失殆尽了。

一块块的田野以及房间,拼合起来,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田间美图,黄的,绿的,还有褐色的,等等。

然后再走另一条路下山时,还会见到另一番别有风味的美景。

在世界的舞台上,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自己最独特,最精彩的名片在展示着,而我的家乡中那许许多多代表性的名片也得绽放着光彩。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审读提示语,“家乡的名片”“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举例介绍了“名片”的具体内容,而“列出写作提纲,不列提纲扣分。”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家乡的”限制了写作对象,而“名片”则是题眼,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和关键。其次,思路。家乡的名片具体是什么?这个一定要具体,并且不可多,要有特色。为什么选择这个事物或人、文化等作为家长的名片?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这是文章内容的重心。第三,选材。家乡名片的选择不仅要有特色,而且最好要有一定的“价值”“意义”,这个“意义”“价值”并非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能让人感动、思考、喜爱、怀念的。例如家乡一个小小有善举的摊贩可以是家乡的一个名片;家乡一个充满温情回忆的旧胡同可以是家乡一个名片。不仅要展现“名片”的本身,还要带出“名片”后面的人文情怀。但是在选材时切入点越小,写作起来越容易,越能够表现出比较好的主题情感。第四,语言。虽然本文是介绍,但是并非说明。在介绍时要把记叙和描写充分结合,把“名片”背后的故事展现出来,用细节、用细腻的语言,把“名片”展现的更温暖、更有趣,中间穿插一些抒情、议论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情感等。第五,主题。“家乡的名片”主题表现的是对家乡的爱,这一点在结尾、开头体现出来。甚至可以进一步表现家乡名片对自己的影响。

七、(共3题,共15分)

8、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注)①予:给,送。  ②子:你,代词。  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醉翁之意不在酒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我知之濠上也

D.愿终守之,弗敢易 前人之述备矣

【2】解释加点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万事莫贵于义

(4)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_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_” 的中心论点。

【考点】
【答案】

【1】B

【2】(1)患:祸患,灾难(2)是:这、这样(3)于:比(4)辟:同“避”,躲避

【3】(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4】   “舍生而取义者也”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万事莫贵于义”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 代词,指本心;结构助词,的。

B. 结构助词,的。

C. 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替“鱼是快乐的”这件事。

D. 代词,指封地;结构助词,的。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是一词多义:祸患;担忧。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是”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代词这,今义是判断动词。

(3)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于”是一词多义:比;对于;向;为;在。

(4)可以辟患而有不为: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辟”是通假字,同“避”,躲避。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如使,假如。欲,想要的。莫,没有。甚于,超过。则,那么。凡,凡事。者,…的办法。何,什么。(2)予,给予。子,你。而,表转折,但是。身,身体。为,做。乎,语气词,吗。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因此,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来阐述“舍生而取义”的观点。2)“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论证了天下不如生命珍贵的观点。“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万事莫贵于义也。

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甲)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个个惟妙惟肖,不仅神似,而且形似,达到形神兼具的境地。“泥人张”所捏的泥人栩栩如生、不燥不裂的重要原因是: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乙)所捏的泥人反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1】结合语境,对(甲)(乙)两处所填标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甲)逗号 (乙)分号 B.(甲)顿号 (乙)分号

C.(甲)顿号 (乙)句号 D.(甲)逗号 (乙)句号

【2】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C

【2】神似与形似互换

【解析】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1)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或取材于民间故事【甲】舞台戏剧”和“或直接取材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是分句里的词组,停顿用顿号。2)“原因是: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句子里的冒号要管到句末,而“所捏的泥人反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不是原因,和冒号无关,因此【乙】处必须用句号,结束冒号的管理。因此选C。

【2】本题考查病句中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形似”应该在前,“神似”在后。因此应该: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划线字笔顺作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眺(tiáo) “九”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勾

B.远眺(tiào) “九”字的第二笔是撇

C.赋予(yǔ) “登”字的第五笔是捺

D.赋予(yú) “登”字的第五笔是撇

【2】读完文段,相信你对重阳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用“因为…所以…”或“不但…而且…”句式对上文内容进行表述。

【考点】
【答案】

【1】C

【2】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的笔画。远眺(tiào):指站在高处往远处望。“九”的书写顺序:撇、横折弯钩/横斜钩。赋予(yǔ):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登”的书写顺序: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句式。“因为…所以…”是因果关系,“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思路:在材料中寻找有这样关系的句子进行表述,抓住关键词。1)“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的“因为…故而…”就是因果关系。由此可以概括出: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2)“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里面有“因为”可以发现因果关系,可以概括: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3)“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的“并且”有递进关系的意味,因此概括:古人不但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而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