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末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B.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C.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B.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C.读书时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断章取义,而应推敲细思。

D.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诲   拜谒   不省人事   李代桃僵

B.赃物   亵犊   一意孤行   自惭形秽

C.嘶哑   掺杂   富丽堂惶   歇斯底里

D.逞能   伶俐   言不及义   附庸风雅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箴言(zhēn)   褴褛(lǚ)   轻觑(xù)   孜孜不倦(zī)

B.娉婷(pīng)   桑梓(xīn)   濡养(rú)   心无旁骛(wù)

C.宽宥(yòu)   豢养(huàn)   坍塌(tā)   喏喏连声(nuò)

D.游弋(yì)   恁地(nèn)   愧赧(nǎn)   强聒不舍(guō)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曹文轩的《我的语文老师》,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下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给我们讲作文。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只看这些字,你前面的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地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有删改)

【1】本文叙述了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1)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读完全文,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该奖项设立60年来,首次有华人作家问鼎。请联系作者的成就,说说你对文章第⑧段内容的理解。

6、

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身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字“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4】结合链接材料谈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17世纪下半叶,世界的科学权威是牛顿。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初,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

(1)云归而岩穴暝暝:

(2)杂然而前陈者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

(2)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

【4】文章第②段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描写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事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相关的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弘之气。

《醉翁亭记》洋溢着_________________的和谐之音。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诗文默写。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下面小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恐”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10、

阅读《水浒传》,完成下面小题。

他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1】选段中加点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智取生辰纲》,请说说该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七、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11、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2)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敬佩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_________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从何时起,“网红”闯入大众生活,各类“网红”更是铺天盖地。现在很多中学生的梦想已经不再是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专家学者等,而是成为一名“网红”。来自育才中学的小华同学立志要成为一名“网红”,对此,你持有怎样的看法呢?

八、作文(共2题,共10分)

12、

“让”是一种包容的气度,是互相成全的尊重。“让”也是一条缝线,弥合着生存裂伤。

请以“让”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13、

以“___________真好”为题,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上学期末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B.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C.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考点】
【答案】

A

【解析】

B.两面对一面,应该删去“是否”;

C.“突然”“渐渐地”意思矛盾,应该删去其中一个;

D.缺少主语,应该删去“使”;

故选A。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B.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C.读书时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断章取义,而应推敲细思。

D.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丰功伟绩”意思是伟大的功绩,使用正确;

B.“前仆后继”意思是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不合语境;

C.“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使用正确;

D.“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使用正确;

故选B。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诲   拜谒   不省人事   李代桃僵

B.赃物   亵犊   一意孤行   自惭形秽

C.嘶哑   掺杂   富丽堂惶   歇斯底里

D.逞能   伶俐   言不及义   附庸风雅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 诲—晦;

B. 犊—渎;

C. 惶—皇;

故选D。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箴言(zhēn)   褴褛(lǚ)   轻觑(xù)   孜孜不倦(zī)

B.娉婷(pīng)   桑梓(xīn)   濡养(rú)   心无旁骛(wù)

C.宽宥(yòu)   豢养(huàn)   坍塌(tā)   喏喏连声(nuò)

D.游弋(yì)   恁地(nèn)   愧赧(nǎn)   强聒不舍(guō)

【考点】
【答案】

D

【解析】

A. 轻觑(qù);

B. 桑梓(zǐ);

C. 坍塌(tān);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5、

阅读曹文轩的《我的语文老师》,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下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给我们讲作文。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只看这些字,你前面的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地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有删改)

【1】本文叙述了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1)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读完全文,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曹文轩,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该奖项设立60年来,首次有华人作家问鼎。请联系作者的成就,说说你对文章第⑧段内容的理解。

【考点】
【答案】

【1】①第一次语文课上,她给我们解释什么叫“语文”,并告诉我们不同季节、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雨是不一样的。②对“我”的作文提出批评,并耐心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问题。(意近即可)

【2】(1)这里运用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动词如“砸”、“骂”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被语文老师批评后的不满和愤恨情绪,从而与后面老师对“我”巧妙引导、耐心指导后“我”愉悦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意近即可)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色”比作“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明亮,表达了“我”得到语文老师的教导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3】语文老师是一个有方法、有情怀、有思想的老师,她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信手拈来,充分体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在对待“我”这个所谓作文优秀生时,冷静理性地分析我的作文优劣,因材施教,认真负责,有爱心。(意近即可)

【4】在“我”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是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使“我”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成长为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假如没有语文,没有语文老师的关心,那“我”的人生之路将不会这般美好。(意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第②③段写她的上课方式与众不同,引领我们观察留意生活;第③至⑦段叙述语文老师批评“我”的作文,老师惹怒“我”后依旧真诚地为“我”指出原因,让“我”认识到写作需要的不仅是“才气”。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这里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挨批评以后的愤怒以及对老师的极度怨恨,和下文老师态度温和以及对“我”的耐心指导形成对比,突出“我”对老师的感激。

(2)这句话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其中“月色如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描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澄澈,表现出“我”在老师指导作文以后内心的感动与喜悦之情。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筛选与归纳。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我”对语文老师评价的语句,即可归纳出答案。从文中描述的内容来看,语文老师给我的印象是相貌平平,但她是“我心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她学识渊博,空手上课却能将“语文”阐释两节课;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等句子可知,她教学有法,能利用天气来即兴上课;从“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可知她对严格要求,我的作文在历任老师眼中都是最好的,她却能指出我的失误。这些也都表现出语文老师的与众不同。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所写两件事情都与作者后来走上文学创作道理紧密相关,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我”喜欢语文,老师批评指导“我”的作文,让“我”及时走出误区。所以文章结尾,作者是在表达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没有语文老师当年的耐心引导,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就。

6、

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身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字“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4】结合链接材料谈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17世纪下半叶,世界的科学权威是牛顿。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初,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考点】
【答案】

【1】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不能。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要善于经常地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3】运用举例论证。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4】结合链接材料,围绕做学问要有“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不要盲从和迷信这一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从“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可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特点。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结合语境可知,“一切”表明范围,说明所有的学问的发展,都要经过不断的发问和求解;“常常”表示大部分情况如此,说明也有少数特殊的情况,如果删去了“一切”则无法突出“发问和求解”的重要,删去了四个“常常”就过于绝对化。答题最后一定要强调一下,这些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要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从“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如何用怀疑精神来做学问,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从“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见解”可知,做学问不要迷信于权威,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从“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初,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可知,做学问除了有怀疑精神,还要善于思考,仔细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

(1)云归而岩穴暝暝:

(2)杂然而前陈者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

(2)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

【4】文章第②段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描写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事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相关的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弘之气。

《醉翁亭记》洋溢着_________________的和谐之音。

【考点】
【答案】

【1】(1)昏暗(2)陈列,摆开

【2】(1)连词,表承接。(2)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3】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4】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5】与民同乐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云归而岩穴暝”的意思是“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的意思是“昏暗”;“杂然而前陈者”的意思是“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的意思是“陈列,摆开”。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意思是“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而”表承接;“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意思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作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是对四季景色特点的概括,它的意思是: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由此可知,作者描写了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5】此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回答。这篇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从“醉能同其乐”可知,文章的主旨为“与民同乐”。

选自《欧阳修全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诗文默写。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解析】

“钓”“炬”“始”“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9、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下面小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恐”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考点】
【答案】

【1】“恐”字把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表达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表现了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令人向往,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恐”是“担心”的意思,是对作者的心理描写,把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主旨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10、

阅读《水浒传》,完成下面小题。

他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1】选段中加点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智取生辰纲》,请说说该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考点】
【答案】

【1】杨志

【2】精明能干、谨慎细致、粗暴蛮横、急功近利。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从“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可知,该情节为“杨志卖刀”,“他”指的是杨志。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他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虽然杨志如此小心,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七、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11、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2)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敬佩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_________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从何时起,“网红”闯入大众生活,各类“网红”更是铺天盖地。现在很多中学生的梦想已经不再是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专家学者等,而是成为一名“网红”。来自育才中学的小华同学立志要成为一名“网红”,对此,你持有怎样的看法呢?

【考点】
【答案】

(1)千古风流人物,永恒的精神领袖。

(2)孙悟空《西游记》

(3)中学生想当“网红”,体现了价值观的变化。高收入、低门槛一直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人进入直播行业,这些诱惑也吸引着广大青少年。想做“网红”,应该是做有正能量的网红,如默默无闻地热心公益成为网络红人,坚持健身带动更多人健康生活,在疾病面前乐观积极感动人心等。如果没有道德底线,只求哗众取宠,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主题语的拟写能力。主题语,即反映事物主要内容的一句话,一般采用标题的形式。所以,解答此题要用简明、通顺的语句表达,同时要紧扣主题。如: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2)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注意人物与作品相匹配,无错别字即可。如:托尔斯泰,《名人传》。

(3)此题考查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人人都有成名梦,年少者更甚。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少年贪玩的心,名利的诱惑,这些原因导致中学生想当“网红”。想做“网红”必须三观端正且有主见,能给社会带来有益启示或正面激励,传递正能量,激励更多人。

八、作文(共2题,共10分)

12、

“让”是一种包容的气度,是互相成全的尊重。“让”也是一条缝线,弥合着生存裂伤。

请以“让”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考点】
【答案】

范文:

让是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是人们之间的润滑剂,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磨擦;让,是人们心中的化雪剂,融化人们心头的坚冰,让,是一杯清爽的饮料,扑灭人们心中的怒火……让,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社会变得和谐。

屈指一算,我已度过了十二个春秋,我也从一个黄毛丫头变成了一个毕业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妈妈的关怀。而我和妈妈之间,最多的,就是让。每一次,妈妈都把最好的东西给我,让我过上好的生活。

曾记否?5月6日,我放学回家,看到桌上赫然放着一个小小的奶油蛋糕。我想:这肯定是妈妈买给我的,迟早也要吃,正好现在肚子饿,吃了它吧。我拿出水果刀,把这小小的蛋糕分成了几份,拿了一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着吃着,妈妈回来了,她看到这个情景,先是愣了一下,看看我嘴边的奶油,再看看盒子里少得可怜的蛋糕,明白了一切。她只是笑了笑,拍拍我的肩膀,说:“你喜欢就吃多点吧。”我又把那块少得可怜的蛋糕“扫”走了,我就心满意足地做作业去了,晚上,我在床上辗转着,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总想着妈妈的笑,我想来想去,猛然想到: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这个蛋糕可是她的生日蛋糕!我却当是零食那样三两下把它吃完了!想到这里,我鼻子一酸,不争气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忽然听到妈妈在说些什么,我马上停止了哭泣,竖起耳朵听着。妈妈说,那蛋糕是朋友送的,是她第一个生日礼物和第一个生日蛋糕。本想晚饭后美美地吃了,却不料被我捷足先登,把它吃了。妈妈还笑了几声,那笑本是好的,而现在却像一支支利箭,刺穿了我的心。我不敢哭出声来,只得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哭泣。我一直在哭,直到哭累了才睡觉……

第二天醒来,眼泪已经干了,可我的心却是酸的。心想:我把妈妈的生日蛋糕吃了,她不但没有责我,还义无反顾地把剩下的一块蛋糕让给了我。日常生活中,妈妈何曾不是这样让我?我爱吃的她不吃,买东西都让我,我想买的她都让我买……

原来,世界上让别人让得最多的就是母亲。这一个小小的让,蕴含着伟大的母爱,让家庭处处洋溢着亲情。

【解析】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试题,难度较大。“让”的意思是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让可以是一种行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可以是一种态度,不为己,舍己为人。让,不代表软弱,不代表退却;它代表着谦让,代表着包容。在选材时,可以写家人、朋友之间的谦让,表现亲情的伟大,友情的可贵;也可以写在面对矛盾与纠纷时,陌生人之间的让步,表现和谐社会的特点;还可以写成议论文,阐释“让”的内涵与意义。以上几种思路都可以。

13、

以“___________真好”为题,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考点】
【答案】

范文:

有你真好

成长路上,因为有你,充满甜蜜;生命中有你,充满幸福。感谢你,给予我生命;感谢你,给予我爱。

感谢有你,我的妈妈,每天清晨,你总是早早起床,在我还是睡意朦胧时就能闻到菜香。和着这扑鼻而来的香味,你总是会来到我床边,不忍心地把我叫醒,然后又一个人回到餐厅,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忙碌了一天,夜晚时分,我总是和着“哗哗”流水声入睡,美梦时,还在为一天留下的狼藉而埋头收拾。

感谢有你,我的妈妈,每当我留恋地离开被窝后,发现上课时间太迟,急得手忙脚乱时,你总会专门开车送我上学。由于你是新手上路,常常遇到堵车、熄火,这时你总会紧锁眉头,仿佛要上学的人是您。看到我平安下车走入校门后,你才会安心地离开。每一次我独立乘车上学时,你也会送我到车站,直到公交车离开您的视线,您才离开。

感谢有你,我的妈妈,你不顾工作一天后的疲倦,每天仔细地给我检查作业、讲解答题。有太多学习压力的我有时还不断朝你发脾气,可你仍耐心地一遍又一遍讲解直到把问题弄清楚。有时,太难的题连你也不懂,你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题思路。就是你这种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学习要耐心、学习要细心、学习要用心。

感谢有你,我的妈妈,你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放弃了老家安稳的、令人羡慕的工作陪我来到了厦门。回忆儿时的我总是不争气,不懂事,时常惹你生气。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你总是陪伴着我,呵护着我,生怕我受到丁点的伤害。你的爱在我的生命里穿梭,源源不断。她让我成长,让我懂事,她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铭刻内心最深处的——妈妈的爱。

亲爱的妈妈,我要感谢你的太多太多!我要感恩你,我想报答你,但我还小,我知道我要用我最诚实的心,好好学做人;用最赤诚的心,认真学做事;用最快乐的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争取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有朝一日,我长大了你年迈了,我会陪你身边,就像你照顾我一样来回报你,感谢你,我的妈妈!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解题的关键是补题。因为补题往往决定了作文的主要内容或思想主旨。审题可知,题目中空白处的内容是让自己产生“真好”这种心理体验的原因。比如,阅读,真好;有你,真好;旅游,真好;阳光,真好等。确定空白处的内容,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展示其对自己成长所起的积极影响,从而突出题目中“真好”二字。在素材的运用上,除了一些经典素材,还可以运用一些新素材,如“最美孝心少年”带给自己的感动与启发,“家风”的传承让自己在成长路上更能把握方向等。选材上,例如写“成长路上,有母爱陪伴真好”,可通过精心选取生活中细小的充满母爱的素材来突出母亲的形象,把妈妈的默默付出与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思上,可巧妙地以时间为序,选取成长中的三个片断,每个片断都是先叙述,后抒情,把一个孩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表达真切。在叙事过程中,应注重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还可以使用景物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