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中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的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说出全文的论证思路。

【3】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⑾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⑿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⒀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⒁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1】选文采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_____、爱花、____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3】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3、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温故知新 又何间焉/黑白相间

B.可以一战/俭以养德 公将鼓之/旗鼓相当

C.彼竭我盈/热泪盈眶 视其辙乱/重蹈覆辙

D.衣食所安/安之若素 肉食者鄙/鄙夷不屑

【2】依据上下文,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他的乡人说:“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理解: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写乡人的劝阻,能衬托出曹刿的爱国热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责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是尽到了当权者的职责,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所以追赶他们”。

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3】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请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鲁庄公、召公、汉文帝三人身上的具体表现。

(链接材料一)

召公奭①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②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节选自《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

(链接材料二)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③!”慎夫人④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⑤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⑥廪庾⑦尽满,而府库余财。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上》)

注:①召公奭(shì):姓姬名奭,周武王之臣。因封于召(在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周代燕国的始祖 ②侯、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第二等称侯、第三等称伯。此泛指贵族。③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④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⑤亡:通“无”。⑥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⑦廪庾:粮仓。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4、

默写。

(1)“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3)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增》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隆重的宴会场面,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描写了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形象地解说了“行路之难”。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句式,表现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的复杂心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对其作简要赏析。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请从炼字上,赏析“千骑卷平冈”一句。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7、

名著阅读:阅读名著《简·爱》回答下列各题。

【1】《简.爱》是_______国女作家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世之作。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好朋友也会分手的,还是好好利用我们在一起不多的时间,在这儿静静的坐一会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儿了,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完全联系在一起了,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如果把这种联系切断的话,我感到,我感到我的血会流出来,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再活下去,你会忘了我吗?

B: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1)写出A  B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A_______. B_______

(2)通过这段对话,分析A的形象。

(3)以上对白反应了B人物怎样的品质?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8、

请以“情有独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不少于 800 字;(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共1题,共5分)

9、

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两晋诗歌”,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西晋太康年间,兴起了以“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的“太康体”诗风。当时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慷慨悲凉与正始诗歌的深___(suì)哲思,转而向琦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这种诗歌的特点 (1) 内容上,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2)   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艺术形式上,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这一时期值得称道的诗人是陶渊明,他既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又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继承者。其《饮酒》一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的美感享受。

【1】材料的第一句有一处语病;第二句有一个错字,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句子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字修改:将“_____”改为“________”

【2】请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①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深 suì________②请为加点字注音:隽永___________

③请写出加横线的字的第五笔:华美_________

【4】班里的同学写了一幅和陶渊明有关的对联,上联颇有文采,可是下半句却怎么也想不出了,请你为他选择最合适的一句( )

上联:桃源无意,黄发垂髫怡哉乐;

下联:南岳有情,__________。

A.安贫乐道诗田园 B.山气倦鸟亦舒心

C.采菊见山可逍遥 D.青山飞鸟悠然佳

【5】请根据你的学习和积累,判断下列成语不是出自陶渊明作品的一项是( )

A.不求甚解 B.无人问津 C.春兰秋菊 D.豁然开朗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中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的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说出全文的论证思路。

【3】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考点】
【答案】

【1】“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

【2】首先提出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引入“信”的含义,接着采用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论证了“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和“信”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在“信”丧失的时代如何召唤“信”的回归。

【3】①多进行“自心”的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②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③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做出相应惩罚。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中心论点是集中、概括地表明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的判断语句,通常位于文章首尾,有时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没有明确语句,需要自己概括。本文由“信”字的结构,与“仁、义、礼、智”四字的关系引出中心论点:“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

【2】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掌握。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简洁语言进行概括。本文第①②段由“信”字的结构、与“仁、义、礼、智”四字的关系引出中心论点:“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第③④⑤段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证明“信”在古今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第⑥⑦⑧段论述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第⑨段总结全文,发出呼吁。可据此回答。

【3】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分析。链接材料提供了两则丧失诚信的典型事例,文章则在论述“信”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召唤“信”的回归。当前形势下营造“信”的社会风气,既要靠个人的努力,也要靠国家的宣传和机制。个人角度,多反思,遵循道德标准;国家角度,多宣传教育,建立社会诚信机制等。据此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⑾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⑿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⒀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⒁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1】选文采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_____、爱花、____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2】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3】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考点】
【答案】

【1】   托物言志(象征) (以物喻人)   选花( 悟花)   变花(学花)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

【3】过渡句段,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花因缘过渡过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本文作者写花实为写人,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按写作的内容来归纳,会发现先写夜市“拾花”;再写自己在赏花中获得的感悟,即“悟花”;接着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爱花”;文末抒发自己愿成为一朵花的心愿,可概括为“变花”。

【2】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第⑤段画线句子,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可见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表现出落花对土地的眷恋,同时也表现了花的情感丰富。而“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所以“惆怅”体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记叙文中间段落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过渡)。当然,也有中间段落的作用只承接上文,或者只引出下文。如果是议论、抒情句,则有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作用。第⑪段根据“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结合全文内容的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过渡段,上段末说“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下段写“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这样,作者运用过渡句巧妙地由上段卖花的因缘过渡到下段爱花的因缘。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3、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温故知新 又何间焉/黑白相间

B.可以一战/俭以养德 公将鼓之/旗鼓相当

C.彼竭我盈/热泪盈眶 视其辙乱/重蹈覆辙

D.衣食所安/安之若素 肉食者鄙/鄙夷不屑

【2】依据上下文,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他的乡人说:“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理解: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写乡人的劝阻,能衬托出曹刿的爱国热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责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是尽到了当权者的职责,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所以追赶他们”。

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3】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请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鲁庄公、召公、汉文帝三人身上的具体表现。

(链接材料一)

召公奭①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②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节选自《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

(链接材料二)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③!”慎夫人④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⑤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⑥廪庾⑦尽满,而府库余财。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上》)

注:①召公奭(shì):姓姬名奭,周武王之臣。因封于召(在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周代燕国的始祖 ②侯、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第二等称侯、第三等称伯。此泛指贵族。③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④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⑤亡:通“无”。⑥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⑦廪庾:粮仓。

【考点】
【答案】

【1】C

【2】B

【3】示例:鲁庄公认为要公平对待百姓的事,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能处理的合情合理。召公到乡村城镇去巡察,在棠梨树下判断官司,处理政事。从侯爵、伯爵到平民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受到人们的爱戴。汉文帝减轻百姓赋税,节省宫廷开支。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 原因/旧的,学过的(知识); 参与/间隔。

B. 凭借/用来; 击鼓进军/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施令的战鼓。

C.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充满; 车轮辗过的痕迹/车轮辗过的痕迹。

D. 指安身/安然,坦然;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轻蔑,看不起。

故选C。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和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理解与分析句子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即可。B选项错误,应翻译为“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如实禀告神灵。”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比较与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相关材料,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鲁庄公能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是可以一战的前提,因为他做到了取信于民。召公治理西部时,到乡村城镇去巡察,判断官司,处理政事。从侯爵、伯爵到平民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没有失业的,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怀念,做到了取信于民。汉文帝免除百姓农田的租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没有任何增加。慎夫人衣服不拖地,蚊帐没有刺绣,其俭朴为天下人的表率。前后七十年,除非遇到水灾旱灾,老百姓自给自足,全国粮仓都是满的,府库里面都是多余的钱财。汉文帝受到百姓的爱戴拥护,也做到了取信于民。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一:召公奭和周王族同姓,姓姬。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召公治理西部一带,很受广大民众的拥戴。召公到乡村城镇去巡察,附近有一棵棠梨树,他就在树下判断官司,处理政事。从侯爵、伯爵到平民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没有失业的。召公去世后,民众思念他的政绩,怀念着那棵棠梨树,不舍得砍伐,并且歌咏着它,作了名为《甘常》的诗篇。

链接材料二:汉文帝下诏赏赐百姓十二年租税的一半。第二年,免除百姓农田的租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没有任何增加。曾经想造一座露台,召集工匠计算,造价要白银百两。汉文帝说:“白银百两,相当于十户一般人家的家产了。我继承了先帝的宫室,常常担心使他蒙羞,我还要露台做什么呢?”慎夫人衣服不拖地,蚊帐没有刺绣,用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的表率……前后七十年,国家没有大事发生,除非遇到水灾旱灾,老百姓自给自足,全国粮仓都是满的,府库里面都是多余的钱财。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4、

默写。

(1)“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3)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增》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松柏冢累累   瀚海阑干百丈水   年少万兜鍪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冢、瀚海、兜鍪。

四、诗歌鉴赏(共2题,共10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隆重的宴会场面,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描写了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形象地解说了“行路之难”。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句式,表现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的复杂心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对其作简要赏析。

【考点】
【答案】

【1】A

【2】示例一:这两句诗表现了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示例二:“破”“挂”二字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渲染朋友为李白所设的饯行之宴的丰盛与隆重,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故选A。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

示例1:从炼字上看,“破”代表了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表明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挂”表明了诗人的率直和豁达,这两字把人生遭遇和水上行船生动、形象地糅合在一起,告诉人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灰心,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示例2:从情感上看,诗人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重树信心与豪情,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请从炼字上,赏析“千骑卷平冈”一句。

【考点】
【答案】

席卷之意,写出随从出列的队伍气势宏大,行进快,表达出作者的豪迈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能力。要注意结合词作的内容来分析其表达效果。“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以席卷而过的狂风来比喻疾驰的马队,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之多,行走之快,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壮志以及踌躇的英雄气概。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7、

名著阅读:阅读名著《简·爱》回答下列各题。

【1】《简.爱》是_______国女作家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世之作。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好朋友也会分手的,还是好好利用我们在一起不多的时间,在这儿静静的坐一会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儿了,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完全联系在一起了,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如果把这种联系切断的话,我感到,我感到我的血会流出来,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再活下去,你会忘了我吗?

B: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1)写出A  B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A_______. B_______

(2)通过这段对话,分析A的形象。

(3)以上对白反应了B人物怎样的品质?

【考点】
【答案】

【1】   英   夏洛蒂·勃朗特  

【2】①A罗切斯特 B简爱

②他是一个阴郁和冷酷的人,但骨子里又是多情而又善良的人。他拒绝和简爱结婚,表现出他自尊心强。

③表现了简爱追求平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个性特点。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和内容的掌握。这是主人公分手之前的一段对话,根据“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可知A是罗切斯特。根据“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可知是追求自由平等的简•爱。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罗切斯特的“好朋友也会分手的”可知他是一个阴郁和冷酷的形象;但是他又说道:“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完全联系在一起了,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如果把这种联系切断的话,我感到,我感到我的血会流出来。”可以看出他骨子里又是多情而善良的。“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儿了”,他之所以拒绝和简爱结婚,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自尊心。

(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简•爱的“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的这句话,很明显可以看出她自尊自爱,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平等。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8、

请以“情有独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不少于 800 字;(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考点】
【答案】

范文:

情有独钟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也正是这样。对书,我情有独钟。

一进我家的门,你就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是书,沙发上、茶几上、餐桌上、床头边……学习之余,坐在沙发上,随手就能摸到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其实,不管在哪儿,只有想看书总能马上找到。它们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每天睡觉前,我总要看一会儿书,再喝一杯香醇的牛奶,书香伴我入眠,连梦都是香甜的。我家有两个大书柜,但仍不够用。只好将书柜中的部分不常用的书“移民”,整一整装进“集装箱”(一个铁皮柜)。妈妈说我是个“吝啬鬼”,我小时候看的书,甚至小学时的课外资料我都舍不得送人。有时翻翻它们,也唤起我很多的记忆。当然,这些也加重了书柜的负荷。很快“集装箱”也满了,很多的书还只能“散养”着。虽书满为患,可每次逛书店看了半天后我还是忍不住买上几本。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家的书基本上是我精心挑选的,我对它们百看不厌。有时,本想到书柜中拿字典,看到一本书,翻开来,不知不觉看得入迷,竟忘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时候,从书柜中抽出一本书就看起来,腿站麻了,就势坐在地上。妈妈常对此哭笑不得。其实,我们一家都是读书之人。

老妈是个爱书如命的人,身为老师的她连续几届获得“书香班级”优秀辅导老师奖,还获得两次状元、一次“启明星”……这也为我们书柜添了不少珍贵的图书,更何况老妈也是个常常买书的人。因沉迷书中,我家的饭不知煮糊了多少次。就连我年过七旬的姥爷也是个地道的书迷,他常向我借书,然后戴着眼镜看得如痴如醉。每每我有时间的时候,姥爷就会和我探讨一番书中的内容。当然,我也乐意奉陪哦!“我钻故纸如痴蝇”,书是我如影相随的伴侣。旅游的时候,我也不忘带上几本书。漫长而无聊的旅途,因有书的陪伴而充满情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的生活因此洒满阳光,缀满快乐的音符。书,我对你情有独钟!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情有独钟”的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对于中学生来讲,这道作文题我们主要应该写对做某件事“情有独钟”。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以及奋斗目标等,比如唱歌、舞蹈、绘画、体育等;也可以是其他兴趣爱好,比如看书、收藏、登山、散步、钓鱼、骑自行车等。一定要围绕“情有独钟”,也就是追逐某事物的原因、影响、感悟等方面进行展开。重点写出自己是怎样发自内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做这件事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比如,写自己对唱歌“情有独钟”,为了看自己喜欢的歌星的演唱会,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拿来买演唱会门票,甚至可能钱不够,于是给父母打欠条,通过劳动来抵账。写作时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突出自己“情有独钟”的程度之深,以此来打动阅卷老师。

七、(共1题,共5分)

9、

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两晋诗歌”,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西晋太康年间,兴起了以“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的“太康体”诗风。当时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慷慨悲凉与正始诗歌的深___(suì)哲思,转而向琦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这种诗歌的特点 (1) 内容上,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2)   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艺术形式上,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这一时期值得称道的诗人是陶渊明,他既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又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继承者。其《饮酒》一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的美感享受。

【1】材料的第一句有一处语病;第二句有一个错字,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句子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字修改:将“_____”改为“________”

【2】请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①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深 suì________②请为加点字注音:隽永___________

③请写出加横线的字的第五笔:华美_________

【4】班里的同学写了一幅和陶渊明有关的对联,上联颇有文采,可是下半句却怎么也想不出了,请你为他选择最合适的一句( )

上联:桃源无意,黄发垂髫怡哉乐;

下联:南岳有情,__________。

A.安贫乐道诗田园 B.山气倦鸟亦舒心

C.采菊见山可逍遥 D.青山飞鸟悠然佳

【5】请根据你的学习和积累,判断下列成语不是出自陶渊明作品的一项是( )

A.不求甚解 B.无人问津 C.春兰秋菊 D.豁然开朗

【考点】
【答案】

【1】   可修改:为代表的“太康体”诗风   琦   绮  

【2】   ①:   ②,  

【3】   邃   juàn   竖(丨)  

【4】D

【5】C

【解析】

【1】这道题考查修改病句和错别字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太康体”的代表人物,因此应该在“一左”后边加上“为代表”。“绮靡(qǐ mí)”:指风格浮艳柔弱。

【2】这道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根据语境“这种诗歌的特点”可知,后边是从“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介绍“这种诗歌的特点”,因此(1)处用冒号,表示引出下文;根据后边“艺术形式”上的两个特点“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可以推断出,(2)处用逗号。

【3】这道题考查字音字形和笔画笔顺的能力。

(1)“深邃”:深奥的寓意。“隽永”:形容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沉幽远,意味深长。

(2)“美”字的笔画依次是:点、点、横、横、竖、横、横、撇、捺。故第五笔是“竖(丨)”。

【4】这道题考查对联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D.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上联的“黄发垂髫”是并列短语,与之相对的下联有“安贫乐道”或者“青山飞鸟”;上联“怡哉乐”,中间的“哉”是一个虚词,与之相对的只有“悠然佳”中的“然”。故选D。

【5】这道题考查对成语出处的了解。

C.“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原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无人问津”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句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豁然开朗”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句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