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B.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牛斗的,是白堤和苏堤。这是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留下的两条的生命堤坝。

C.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全神贯注、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D.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 ,我们将刮目相看。

2、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诘问 谰语 诧异 一泻万丈

B.机杼 陡峭 烦燥 迥乎不同

C.取谛 伛偻 愧怍 悲天悯人

D.妥帖 塌败 侮辱 鞠躬尽粹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悚(sǒng)   修葺(qì) 宰割(zǎi)   锲而不舍(qì)

B.德馨(xīn) 彷徨(páng) 卸却(xiè)   深恶痛疾(wù)

C.庇护(pì)   独裁(cái)   粗拙(zhuō)   踱来踱去(duó)

D.羞怯(qiè) 揩桌子(kāi)   涎水(yán) 气冲斗牛(dǒu)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乡车夫

褚福海

结识他,是种偶然。

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

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就在疑惑犹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了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只觉得心里暖暖的。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此刻的南浔,祥和而静谧。他一边使劲地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答道,随便你给吧。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怀着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我抬腕看了一下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色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闻听此言,我惊讶地直视着他。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古宅老店。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地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卑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选自《人民日报》)

【1】文中开头写道:“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结合下文,说说这位三轮车夫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

【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作者在结尾交代了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这一交代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4】本文和杨绛的《老王》一文的写作对象都是人力车夫,这两位人力车夫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具有相同的性格特征。试说说两人身上有哪些相同的性格特征。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一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理解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3】请概括文中老王的形象。

【4】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6、

  道旁苦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1】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亭亭净植   植: (2)宜乎众矣   宜: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全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名句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6)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7)《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9、

名著阅读。

(1)祥子买车三起三落,最后一次失车是因为(______)

A.为虎妞办丧事 B.被孙侦探敲诈

C.为赎回小福子 D.被当兵的抢走了

(2)《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____,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0、

按要求写作。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助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___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为记叙文,力求有新意;(3)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500字以上。不少于500字。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15分)

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B.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牛斗的,是白堤和苏堤。这是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留下的两条的生命堤坝。

C.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全神贯注、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D.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 ,我们将刮目相看。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使用对象有误;

B.气冲牛斗: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可改为“扬眉吐气”;

C.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使用正确;

D.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合语境,使用有误,可改为“拭目以待”;

故选C。

2、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诘问 谰语 诧异 一泻万丈

B.机杼 陡峭 烦燥 迥乎不同

C.取谛 伛偻 愧怍 悲天悯人

D.妥帖 塌败 侮辱 鞠躬尽粹

【考点】
【答案】

A

【解析】

B. 烦燥——烦躁;

C. 取谛——取缔;

D. 鞠躬尽粹——鞠躬尽瘁;

故选A。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悚(sǒng)   修葺(qì) 宰割(zǎi)   锲而不舍(qì)

B.德馨(xīn) 彷徨(páng) 卸却(xiè)   深恶痛疾(wù)

C.庇护(pì)   独裁(cái)   粗拙(zhuō)   踱来踱去(duó)

D.羞怯(qiè) 揩桌子(kāi)   涎水(yán) 气冲斗牛(dǒu)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 锲而不舍(qì)——(qiè);

C. 庇护(pì)——(bì);

D. 涎水(yán)——(xián);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乡车夫

褚福海

结识他,是种偶然。

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

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就在疑惑犹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了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只觉得心里暖暖的。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此刻的南浔,祥和而静谧。他一边使劲地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答道,随便你给吧。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怀着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我抬腕看了一下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色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闻听此言,我惊讶地直视着他。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古宅老店。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地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卑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选自《人民日报》)

【1】文中开头写道:“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结合下文,说说这位三轮车夫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

【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作者在结尾交代了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这一交代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4】本文和杨绛的《老王》一文的写作对象都是人力车夫,这两位人力车夫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具有相同的性格特征。试说说两人身上有哪些相同的性格特征。

【考点】
【答案】

【1】这位人力车夫不仅待客热情,服务细致周到,不计较车费,而且还具有不甘落后的上进心。

【2】这句话描写了人力车穿行时该慢则慢、该快则快的从容情形及顾客的感受,表现人力车夫拉车技术的高超和娴熟。

【3】有必要。因为作者在结尾交代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既有揭开悬念、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又显示出本文所写内容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交代人物身份的普通来反衬人物形象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

【4】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重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了两条游览路径……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可知他待客热情,服务细致周到。“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答道,随便你给吧”可知他不计较车费。根据“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可知他心中有梦想,有不甘人后的上进心。这些让作者感动和难忘。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这句话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细读这句话,可知本句描写的内容是这位车夫拉着我穿梭在大街小巷,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感到特别舒坦安稳”是我和妻子的感受,表现了这位人力车夫高超娴熟的驾车技术。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末交代这位人力车夫的姓名、籍贯与身份,解释了读者的疑问“这样一位待人热情,有上进心的人力车夫到底是谁?”同时,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根据作者的交代可知,这位人力车夫是一名普通的外来务工者,身份极其普通,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上进与热情,却是伟大的。平凡的身份反衬了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老王给杨绛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收了还不放心,临死前给杨绛送来香油和鸡蛋,可知他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他人,重感情,知感恩的人。本文中的这位车夫不计较车费的多少,带着我们四处游玩,不怕耽误自己的生意,下车时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他人,重感情的人。据此可概括出两人性格的共同点。

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一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理解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3】请概括文中老王的形象。

【4】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考点】
【答案】

【1】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老王像嵌进门框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也写出“我”见到老王时的诧异和同情。

【2】①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③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3】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老实厚道、淳朴善良、关心他人、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必报的人。(词语的意思相近即可。)

【4】一个社会总有不幸者和幸运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但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有些“愧怍”。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镶嵌”的本义是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这里用来形容老王处在门框里的状况,突出了老王的瘦弱与身体的僵硬。另外,镶嵌一般用来形容没有生命的物体,这里用来形容老王,也暗示了老王将不久于人世。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这个词语表现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见到老王如此状态时的诧异。

【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读文可知,根据“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可概括为: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根据“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可得: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根据“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可得: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可得:孤苦伶仃。根据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可得:老实厚道。根据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可得:淳朴善良、关心他人。根据他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表示感谢,可得: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必报。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对于文本而言,这句话里的“幸运者”指的是作者自己。“不幸者”指的是老王。作者认为因为自己对老王关心不够,才导致了他的去世,所以心有“愧怍”。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善良与责任感。在一个社会中,总会有一些不幸者与幸运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那些不幸者,尽可能去帮助他们,改变他们的处境。

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6、

  道旁苦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1】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考点】
【答案】

【1】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2】遇事要多观察,勤思考。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而,表转折,可译为“却”。此,这。必,一定(是)。

【2】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与概括。阅读短文,通过“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等内容可知,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没有去盲从其他的孩子,以此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筋。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亭亭净植   植: (2)宜乎众矣   宜: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全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考点】
【答案】

【1】(1)竖立  (2)应当

【2】(1)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全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现出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浮沉、洁身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竖立。

(2)句意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宜,应当。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3】第一问: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读文可知,文中共出现三种花,分别代表了三种人生态度,象征着世间的三种人,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志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二问:本题考查赏析文章主旨。作者以菊喻隐士,以牡丹喻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以莲花喻志洁行廉、不随波逐流的君子。“莲,花之君子者也”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之情,“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现了作者具有与莲花相同的品质,洁身自好,志洁行廉,不随波逐流。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8、

名句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6)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7)《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无案牍之劳形   (2)朔气传金柝   (3)何人不起故园情   (4)马上相逢无纸笔   (5)深林人不知   (6)惟解漫天作雪飞   (7)将军百战死   (8)壮士十年归   (9)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牍、朔、柝、惟、陋、馨。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9、

名著阅读。

(1)祥子买车三起三落,最后一次失车是因为(______)

A.为虎妞办丧事 B.被孙侦探敲诈

C.为赎回小福子 D.被当兵的抢走了

(2)《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____,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_______。

【考点】
【答案】

(1)A   (2)刘四   虎妞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的车为了安葬虎妞卖掉了。故选A。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骆驼祥子》中残忍霸道的车主是刘四,祥子初到北京,就是在他的车厂里拉车。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是虎妞,她真心喜欢祥子,用假怀孕的方法骗祥子与她结婚,后因难产而死。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0、

按要求写作。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助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___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为记叙文,力求有新意;(3)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500字以上。不少于500字。

【考点】
【答案】

例文:

有梦想真好

曾经的我高傲而冷艳,如今的我孤独而寂寞,人们称我为“仙人掌”,但他们不知道我曾经的美丽,也不知道我为此几乎抛弃了一切,除了我的梦想……

森林茂密,我生长在一棵高大的树下,阳光透过树叶洒向地面,温暖笼罩着我。我享受着这一刻的温暖,纤细的腰肢随风摇曳,一身华裳也翩翩起舞,浓郁的芬芳萦绕身旁,硕大艳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树小草为我鼓掌,飞过的鸟儿驻足歌唱,我陶醉其中,心灵的小溪,在森林里尽情流淌。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平静而快乐地生活,直到死去,可我并没有那么幸运。

看到伙伴们一棵棵倒下,我感到惶恐和不安,我努力蜷缩,但还是被猎人发现,带离了森林。在猎人家里,我无法重现昔日的容颜,挺拔纤细的腰肢无力地低垂下来,我感到自己离死亡已经不远……

猎人要搬家了,我被遗弃在沙漠上--我曾经的家。太阳炙烤着我,狂风擦过我的身体,我只得将根深埋地下……

沉睡了许久,我感到有了些许温暖,便竭力向上,刺破黑暗,冲出沙层。或许我是幸运的,至少我活了下来。活着就要有梦想--在这片沙漠上,我要屹立,我要开出无与伦比的花,重现我昔日的风采!

适应的过程是痛苦的,付出的代价是惨烈的。但我无怨无悔。

告别纤细的腰肢,褪去华丽的衣裳,满身芬芳全部消散,只留下一身暗绿和拒人千里的利刺。没有鸟鸣,没有同伴,我只能拼命从地下深处汲取营养,独自一个在这荒漠之中竭力生存。因为我知道我必须活下去,我不求他人的赞赏,我只为今生的辉煌,我还有梦想!

经过的鸟儿嘲笑我的丑陋:肥硕的身体、光秃秃的枝干、令动物远离的尖刺。我默不作声,冲着天空微笑: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见证奇迹!

点点滴滴的积累,胀大了我的身体,突然迸发的花朵让我欣喜若狂。鸟儿飞过,震惊地望着我,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但我知道我还要继续奋力生长,用花儿彰显我生命的辉煌!

花儿在我头顶上绽放,根在我身下延伸,太阳炙烤,狂风怒号,沙土袭来,我坦然面对。你们遮不住我的辉煌,因为有梦想真好!

【解析】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半命题”的形式,引导语起到打开并引领学生写作思路的作用,认真分析引导语与半命题,从中得出写作的方向与立意是成功的关键。“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助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给学生提供了两种写作思路,对于学生的补题有启发的作用。“……”提示学生不限于以上两种思路。命题中的“真好”是一种心理体验,不能简单理解为了生理上的享受,而是心灵的温暖与愉悦。比如,有书真好,表述自己从阅读当中得到的精神愉悦;有你真好,表达自己从友谊当中,从朋友身上得到的有益启示与感悟;有家真好,表达浓浓的亲情与自己对家庭的眷恋之情;有梦想真好,表现自己为了梦想能力拼搏奋斗的过程……文体可选择记叙文与散文,从生活中选取材料,以真实材料寄托真挚情感,做到以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