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莅临(wèi)   攒成(cuán)  倜傥(tì tàng)   攲斜(qī)

B.撑伞(chēng)  贮蓄(chǔ) 缠络(chán lào)  秕谷(bǐ)

C.竹筛(shāi) 静谧(mì)   菡萏(hàn dàn) 黄晕(yùn)

D.分歧(qí) 熬过(ǎo)   瘫痪(tān huàn)  竦峙(sì)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痛

张春熙

①记忆告诉我,母亲常说痛。从我幼年时就开始说。

②或许是因为母亲没有文化,或许是因为母亲想强调一件事情的严重,总而言之,母亲常说痛。

③母亲说痛的时候很多。一日,母亲给了我一只碗,几分钱,要我去镇子的小店买芝麻酱。我去了。在返回来的路上,手捧着的碗里散发着扑鼻的酱香,我犹豫再三,到底是禁不住酱香的诱惑,用二拇指抹些许芝麻酱放进嘴里。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零食吃,我自以为偷食一点芝麻酱算不上什么过错,尽管如此,我仍有些忐忑不安,于是自作聪明,将碗旋转了几圈儿,把摸芝麻酱的手指印迹遮盖住了……岂料,母亲还是觉察到了,只讲了一句话:“你的手指会痛的。”过了数日,在我的追问下,母亲替我揭了谜底:“我让你买那么一点儿芝麻酱,怎么可能旋转到碗边儿上去呢?”我羞红了脸……

④我家邻居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枣儿熟了的季节,枣树上就像挂满了小红灯笼,十分好看也十分诱人。然而,严格的家规管束着我,不曾摘一粒枣儿。一日风雨过后,十几粒枣儿滚落到地上,多是些小个儿的、发蔫的。我肚里的馋虫怂恿着我走过去拾了起来,回家交给母亲。母亲看了我一眼,将枣儿洗了放进碗里。不等我笑出来,母亲早已领着我向邻居的小院走去,边走边垂下眼帘,说:“吃了这枣儿,你的肚子会痛……”

⑤母亲说“痛”的时候总是垂下眼帘,让我无法看清楚她的眼神——是冷峻,是生气,还是别的什么?但是,当我读小学的时候,终于透过一件事,自以为“读”懂了母亲的痛。当时的小学课程里,有一门被称作写字课。开始时是描“红模子”,让学生用毛笔在印好的红字上一笔一笔地描,从中体验写字要领。老师在审阅时认为哪个字描得好,就在这个字上画个圈儿,以示褒奖。我的“红模子”欠功力,老师给画的圈儿很少。我每次将“红模子”交给母亲时,心里惴惴的,总有几分愧疚,几分担心。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圈儿多、圈儿少她心里还是有数的。每当这时,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与责怪,便浮现在母亲的嘴角上,但是母亲总会迅速地咬咬嘴唇,似乎是将忧虑咬碎,将责怪咽进肚里。母亲只是摸着我的头,说:“妈把油灯再挑亮点儿,儿子再练练。”说完就去干活了。其实,我真想让母亲数落我一顿,甚至打我几巴掌,因为我看见母亲微弯的后背,心里实在难过。难过极了,自责重了,就萌生了一个愚蠢的想法——一天下课以后,我趁老师不在,偷偷用老师的红笔在我的“红模子”子上加画了几个圈儿……我吹着口哨往家走,当我高兴而又不安地将这张“红模子”捧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先是端详了一阵儿,少顷,混浊的眼里储满了泪水……晚饭以后,母亲对我说:“老师画的圈儿很随意,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个个圈儿都封口。可是,你画的圈儿很笨拙,而且,每个圈儿都封口……”母亲的话讲得很平静,没有重责,没有讥讽,我却觉得无地自容。慌乱之中,我看到了母亲的眼神——严厉与信任、鞭策与希冀……

⑥如同大浪淘沙,如同风吹烟去,多少儿时的事已经跟随岁月逝去了,唯有母亲的痛却让我刻骨铭心!及至她老人家早已辞世,我也年逾花甲,却仍然记忆犹新,如影相随,督导我未做“手痛”“心痛”的事。而且也与后生晚辈讲起了“痛”——一日,我和老伴携儿孙去母亲的墓地探望,讲起了母亲与痛的故事。孩子们似乎并不很在意,我也没有强加于孩子们只言片语。但是,我分明看到母亲墓前的小树微微颔首俯身,我思忖,那是母亲在表达肯定和赞许之意,同时也含着深深的慰藉……

【1】文中母亲所说的“手痛”、“肚子痛”和母亲的“痛”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理解它们的含义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三段思考:如果母亲没有察觉此事或认为此事不必大惊小怪,那么会产生什么后果?

【3】文中有一句话与画线句“慌乱之中,我看到了母亲的眼神——严厉与信任、鞭策与希冀……”相照应,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分明看到母亲墓前的小树微微颔首俯身,我思忖,那是母亲在表达肯定和赞许之意,同时也含着深深的慰藉……”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人们常说: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称职的“老师”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选自《春》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高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选自《骆驼祥子》

【1】下面对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不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甲)段中“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

【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乙)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各举一例)

【3】“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划线的“掀”能否换成“撕”,为什么?

【4】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

(甲)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内集_____________

﹙2﹚俄而_____________

﹙3﹚二岁而孤____________

﹙4﹚或夜昏怠____________

﹙5﹚差可拟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3】读了(乙)文后,你觉得范仲淹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8)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9)__________________,就有无限趣味;(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6、

名著阅读

《_________》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其中《________》记叙了鲁迅选择远离故乡到日本求学的一段生活。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7、

七(2)班准备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为这次活动撰写一条标语(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这次活动拟定三项具体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你父母或者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或微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8、

以“难忘那______________的岁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你从“美好”、“平静”、“紧张”、“多彩”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八、其他(共1题,共5分)

9、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惠中好人广场上灯火绚丽,彩旗招展,西安惠安中学第五届文化艺术节暨教育教学创新奖颁奖典礼在这里________(庄严 郑重   隆重)举行。

(2)我喜欢夏天,喜欢____________(挥汗如雨   满头大汗 汗流浃背)的感觉,喜欢夏天里盛开着的各种各样的小花,更喜欢夏天的静谧、葱茏、秀丽、多姿多彩。

九、(共1题,共5分)

10、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够始终做到表里如一。②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呢!④哪些一个国家没有在不断尝试中出现过失误呢?⑤也恰恰是_________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个人、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忏悔和反思后的腾飞。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第⑤句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莅临(wèi)   攒成(cuán)  倜傥(tì tàng)   攲斜(qī)

B.撑伞(chēng)  贮蓄(chǔ) 缠络(chán lào)  秕谷(bǐ)

C.竹筛(shāi) 静谧(mì)   菡萏(hàn dàn) 黄晕(yùn)

D.分歧(qí) 熬过(ǎo)   瘫痪(tān huàn)  竦峙(sì)

【考点】
【答案】

C

【解析】

A.“莅”读“lì”,“傥”读“tǎng”;

B.“贮”读“zhù”,“络”读“luò”;

D.“熬”读“áo”,“峙”读“zhì”;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痛

张春熙

①记忆告诉我,母亲常说痛。从我幼年时就开始说。

②或许是因为母亲没有文化,或许是因为母亲想强调一件事情的严重,总而言之,母亲常说痛。

③母亲说痛的时候很多。一日,母亲给了我一只碗,几分钱,要我去镇子的小店买芝麻酱。我去了。在返回来的路上,手捧着的碗里散发着扑鼻的酱香,我犹豫再三,到底是禁不住酱香的诱惑,用二拇指抹些许芝麻酱放进嘴里。那时候家里穷,没有零食吃,我自以为偷食一点芝麻酱算不上什么过错,尽管如此,我仍有些忐忑不安,于是自作聪明,将碗旋转了几圈儿,把摸芝麻酱的手指印迹遮盖住了……岂料,母亲还是觉察到了,只讲了一句话:“你的手指会痛的。”过了数日,在我的追问下,母亲替我揭了谜底:“我让你买那么一点儿芝麻酱,怎么可能旋转到碗边儿上去呢?”我羞红了脸……

④我家邻居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枣儿熟了的季节,枣树上就像挂满了小红灯笼,十分好看也十分诱人。然而,严格的家规管束着我,不曾摘一粒枣儿。一日风雨过后,十几粒枣儿滚落到地上,多是些小个儿的、发蔫的。我肚里的馋虫怂恿着我走过去拾了起来,回家交给母亲。母亲看了我一眼,将枣儿洗了放进碗里。不等我笑出来,母亲早已领着我向邻居的小院走去,边走边垂下眼帘,说:“吃了这枣儿,你的肚子会痛……”

⑤母亲说“痛”的时候总是垂下眼帘,让我无法看清楚她的眼神——是冷峻,是生气,还是别的什么?但是,当我读小学的时候,终于透过一件事,自以为“读”懂了母亲的痛。当时的小学课程里,有一门被称作写字课。开始时是描“红模子”,让学生用毛笔在印好的红字上一笔一笔地描,从中体验写字要领。老师在审阅时认为哪个字描得好,就在这个字上画个圈儿,以示褒奖。我的“红模子”欠功力,老师给画的圈儿很少。我每次将“红模子”交给母亲时,心里惴惴的,总有几分愧疚,几分担心。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圈儿多、圈儿少她心里还是有数的。每当这时,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与责怪,便浮现在母亲的嘴角上,但是母亲总会迅速地咬咬嘴唇,似乎是将忧虑咬碎,将责怪咽进肚里。母亲只是摸着我的头,说:“妈把油灯再挑亮点儿,儿子再练练。”说完就去干活了。其实,我真想让母亲数落我一顿,甚至打我几巴掌,因为我看见母亲微弯的后背,心里实在难过。难过极了,自责重了,就萌生了一个愚蠢的想法——一天下课以后,我趁老师不在,偷偷用老师的红笔在我的“红模子”子上加画了几个圈儿……我吹着口哨往家走,当我高兴而又不安地将这张“红模子”捧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先是端详了一阵儿,少顷,混浊的眼里储满了泪水……晚饭以后,母亲对我说:“老师画的圈儿很随意,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个个圈儿都封口。可是,你画的圈儿很笨拙,而且,每个圈儿都封口……”母亲的话讲得很平静,没有重责,没有讥讽,我却觉得无地自容。慌乱之中,我看到了母亲的眼神——严厉与信任、鞭策与希冀……

⑥如同大浪淘沙,如同风吹烟去,多少儿时的事已经跟随岁月逝去了,唯有母亲的痛却让我刻骨铭心!及至她老人家早已辞世,我也年逾花甲,却仍然记忆犹新,如影相随,督导我未做“手痛”“心痛”的事。而且也与后生晚辈讲起了“痛”——一日,我和老伴携儿孙去母亲的墓地探望,讲起了母亲与痛的故事。孩子们似乎并不很在意,我也没有强加于孩子们只言片语。但是,我分明看到母亲墓前的小树微微颔首俯身,我思忖,那是母亲在表达肯定和赞许之意,同时也含着深深的慰藉……

【1】文中母亲所说的“手痛”、“肚子痛”和母亲的“痛”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理解它们的含义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三段思考:如果母亲没有察觉此事或认为此事不必大惊小怪,那么会产生什么后果?

【3】文中有一句话与画线句“慌乱之中,我看到了母亲的眼神——严厉与信任、鞭策与希冀……”相照应,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分明看到母亲墓前的小树微微颔首俯身,我思忖,那是母亲在表达肯定和赞许之意,同时也含着深深的慰藉……”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人们常说: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称职的“老师”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考点】
【答案】

【1】   不是。“手痛”、“肚子痛”是母亲对“我”含蓄的指责;   母亲的“痛”则是暗示“我”犯错误了。  

【2】如果没有及时察觉,那么“我”第一次撒谎会成功,“我”也会因此而得意,而且以后会有更多的谎言,“我”将变成一个不诚实的人。

【3】“我无法看清楚她的眼神——是冷峻,是生气,还是别的什么?”

【4】拟人。含蓄地说明“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没有做“痛”的事,母亲会因此而含笑九泉。

【5】是。她善于培养孩子的美德,用温和的方式使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自我反省,改过自新。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段落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文中第③段“你的手指会痛的”,是在“我”偷吃了芝麻酱之后,并自作聪明做了掩饰之后母亲说的,第④段“吃了这枣儿,你的肚子会痛……”,是在“我”捡了邻居家掉落的枣儿之后母亲说的。母亲所说的“手痛”“肚子痛”这些后果都是在“我”犯错之后,所以母亲对“我”所说的“手痛”、“肚子痛”其实是母亲对我含蓄地指责。母亲说“痛”时,其实是母亲在暗示“我”犯错误了。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文章第③段主要写了“我”偷吃了芝麻酱,为了掩盖这件事而向母亲撒了谎,母亲发觉之后,在“我”追问下告诉了“我”原因,“我”感到很羞愧,此时母亲的行为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如果这个时候母亲没有察觉此事或者是认为这件事不用大惊小怪,“我”肯定会为了自己撒谎成功而沾沾自喜,那么以后“我”肯定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更多的谎言,“我”将会变成一个满嘴谎言不诚实的人。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照应。照应,有段落中的前后照应和文章的首尾照应。它的特点是前边提到的景、物、人、事,言、行、等,为了达到笔者的写作目的,在后边又提及到。本题为段落中的前后照应。“慌乱之中,我看到了母亲的眼神——严厉与信任、鞭策与希冀……”是在第⑤段末尾,此时的“我”因为偷偷用老师的红笔在我的“红模子”子上加画了几个圈儿,被母亲发现了,然后“我”看到了母亲的眼神。故找相照应的话,就从此段前文中找没有看到母亲眼神的那句话即可。即为第⑤段首句“我无法看清楚她的眼神——是冷峻,是生气,还是别的什么?”。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先判断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根据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要点作答即可。“我分明看到母亲墓前的小树微微颔首俯身”此处赋予了“母亲墓前的小树”人才有的姿态“颔首俯身”,可判断出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思忖,那是母亲在表达肯定和赞许之意”一句可知,此时“我”看到母亲墓前的小树,联想到母亲的言行,自己揣摩“小树颔首俯身”那是母亲对现在的“我”表示欣慰,因为“我”没有做“痛”的事情,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是”,然后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阐述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在“我”犯错后,告诉“我”会“肚子痛”“手痛”的故事,含蓄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教诲,着重培养“我”的品德。所以本题在说明理由时,可围绕母亲对“我”的教育方式作答。母亲注重对“我”品德的培养,温和的教育方式,让“我”能够自己认识到错误,从而改过自新,使“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个拥有美好品德人。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选自《春》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高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选自《骆驼祥子》

【1】下面对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不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甲)段中“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

【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乙)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各举一例)

【3】“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划线的“掀”能否换成“撕”,为什么?

【4】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

(甲)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A

【2】   密密地斜织着;   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或者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  

【3】不能。用“撕”略显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或用“掀”更生动有力,形象传神。)

【4】   【甲】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乙】段衬托祥子拉车的痛苦。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由甲段首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见春雨的多,而“别恼”是不要恼怒的意思,这个词语说明即使雨下的频繁也不恼怒,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选项“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不下雨的厌恶之情”表述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间接描写的理解。间接描写也称“侧面描写”,是指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来。甲段中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密密地斜织着”,未直接写风,但从春雨被吹得倾斜可知有风;乙段中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未直接写风,但从柳枝摇摆,尘土飞扬,可以看出有风。

【3】本题考查对关键字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分析。“撕开”给人的感觉打开的幅度小,而“掀开”给人的感觉打开的幅度大。“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一句中,所描写的对象是闪电,这句意在展示闪电强大的威力。用“掀”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闪电的威力强大的特点,而“撕”会显得闪电的威力小,所以不能把“掀”换成“撕”。

【4】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甲段是写景抒情散文,所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为了抒情,作者写了下春雨时的静谧景色和人们的闲适惬意,表达的是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乙段是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从“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可知,此时的祥子正在雨中拉车,所以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祥子拉车时的痛苦艰难。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内集_____________

﹙2﹚俄而_____________

﹙3﹚二岁而孤____________

﹙4﹚或夜昏怠____________

﹙5﹚差可拟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3】读了(乙)文后,你觉得范仲淹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考点】
【答案】

【1】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举行家庭聚会)   不久,一会儿   失去父亲   有时候   相比  

【2】(1)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2)范仲淹日夜刻苦学习,五年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

【3】不但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而且要刻苦学习,为理想努力奋斗。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意思是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集”是“把家人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俄而雪骤”意思是不久,雪下的紧了,“而”是助词,可不译,“俄”是“不久,一会儿”的意思;“二岁而孤”意思是两岁的时候失去父亲,“孤”是“失去父亲”的意思;“或夜昏怠”意思是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或”是“有时候”的意思;“差可拟”意思是差不多可以相比,“拟”是“相比”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1)“白雪纷纷何所似?”一句中“何所似”是“像什么”的意思,故可翻译为“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一句中,省略了主语“范仲淹”,“未尝”是“不曾”,“寝”是“睡觉”的意思,故可翻译为“范仲淹日夜刻苦学习,五年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乙文中范仲淹日夜刻苦学习,五年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把水浇在脸上,可知范仲淹勤奋好学,不怕吃苦;“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可知其胸怀大志,心忧天下。所以,范仲淹“勤奋好学,不怕吃苦,胸怀大志,心忧天下”这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译文:

甲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失去父亲,母亲很穷困,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了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范仲淹日夜刻苦学习,五年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讲:“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8)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9)__________________,就有无限趣味;(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考点】
【答案】

思君不见下渝州   山岛竦峙   博学而笃志   海日生残夜   不知何处吹芦管   枯藤老树昏鸦   学而不思则罔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渝州、竦峙、笃、生、芦、藤、罔、胳膊、喉咙”等字词容易写错。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6、

名著阅读

《_________》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其中《________》记叙了鲁迅选择远离故乡到日本求学的一段生活。

【考点】
【答案】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5分)

7、

七(2)班准备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为这次活动撰写一条标语(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这次活动拟定三项具体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你父母或者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或微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② 爸妈一世爱,师恩万年情。   ①给父母洗脚  ②邀请老师一起参加活动 ③感恩演讲比赛   对父母或老师有感恩和祝福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活动标语的拟写。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所以拟写的标语要与感恩父母或感恩老师有关。

示例:孝亲得福报,尊师开智慧。

(2)本题考查对活动的设计。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内容一定要与这个主题密切相关,活动内容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所以在活动设计上,要围绕此主题展开,例如:为父母洗脚或做家务,给老师制作祝福卡片,邀请老师参加班级活动,举行关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演讲比赛,出一期关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黑板报等等。

(3)本题考查对短信的拟写。本活动主题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所以拟写的短信或微信有对父母或老师的感恩和祝福即可。

示例: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息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心田的春雨,我将永远感谢您!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8、

以“难忘那______________的岁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你从“美好”、“平静”、“紧张”、“多彩”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考点】
【答案】

范文:

难忘那美好的岁月

晚风吹着柳条送来阵阵清香,如被墨泼染的天空上,星星在闪烁着光芒。一轮弯月洒下银白轻纱,轻轻披在大地的身上。我在月下漫步,缓步欣赏。忽忆起,曾几时,我和她们也在小山坡看过这样的景色。

那时,我年纪还小,又是刚来东营,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妈妈经常带我闲逛,很快,我便和大家熟识了。

邻居家有个大姐姐和个小妹妹,大姐姐没有头发,是因为得了什么病,具体什么病我也不知道,只记得大姐姐很漂亮。她不愿意和别人接触却愿意和我玩。

一次,我闲的无聊,就拿来了老爸的502胶水,三人躲在小院的隐蔽处研究起来。没过一会,只听的院里一声惊恐的尖叫,这一叫只惊得鸟儿落荒而逃。我手足无措的看着大姐姐两根手指被粘在了一起,竟是怎么也分不开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这倒霉的两根手指分开。我灵机一动,自认为很聪明的拿来了小刀,可她死活不让我用刀子帮她弄开。没办法,最后把我爸叫了回来。现在想想,真对不起她。

我为了赔罪,就偷偷带着这两个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伙越狱了!一个天气晴朗,风也正好的傍晚,我带着他们躲过重重危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一个小草青翠欲滴,花香醉人的小山坡上。我在前面招呼着他们,带头手脚并用地爬了上去,她们也很快地爬了上来。

到了上面,我们都躺在草坪上,偶尔一个对视,我们都哈哈大笑。只见我们脸上,手上,胳膊,腿上,全是土,偶一个摔倒,把头发也弄脏了,不得不说,现在的我们就活像一个个的小土猴,特滑稽。“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从我们身后传来,我们疑惑的回头,一看,我妈妈和她们的妈妈也灰头土脸的爬了上来。

我们几人并排坐在草坪上,说笑嬉闹着,累了,静下来,望着天空。天虽然黑了,却又蓝的深邃,钻石般的星星闪着迷人的光,漂亮的月牙发着柔柔的光似在和我们问好。在一片静谧中,不知名虫儿轻轻歌唱着。大姐姐随手折了狗尾巴草,编成了个小兔子,送给了我。我接过小兔子,笑得开心。

四周静悄悄的,晚风柔柔的吹着,夹杂着柳条特有的清香。我停了脚步,随手折了几根狗尾巴早,编成小兔子,我拿着这小兔子,笑了起来,再次仰望星空,似乎还能看到那天的情形,还能听到我们的笑声何不知名虫儿的叫声。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那______________的岁月”,横线处可填写的内容为“美好”“平静”“紧张”或“多彩”。补全题目时要注意: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角度。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来写;②化大为小。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由题目中“难忘”“岁月”可知写作的内容是带有回忆性的,所叙述的事情应为往事,而不是现在发生的事情,“难忘”还含有值得回味、值得珍惜之意,中间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即为这段回忆带你的感受如何。例如选填“美好”,可写记忆中与亲人、朋友、老师等一起度过的美好的时光;选填“平静”,可写记忆中一段自己与书为伴的悠闲时光;选填“紧张”,可写自己记忆中的某一段备考或备战的时光;选填“多彩”,可写自己记忆中一段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无论横线处补填哪一个词语,写作时都要把这段岁月给你的这种感受描述清楚。本篇作文文体首选记叙文,通过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来表现自己难忘的那段岁月的“美好”“平静”“紧张”或“多彩”。要写好记叙文,必须牢记以下几条原则:减少抒情议论,突出记叙描写;缩短时间流程,截取精彩瞬间;强化再现意识,写出生活细节。

八、其他(共1题,共5分)

9、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惠中好人广场上灯火绚丽,彩旗招展,西安惠安中学第五届文化艺术节暨教育教学创新奖颁奖典礼在这里________(庄严 郑重   隆重)举行。

(2)我喜欢夏天,喜欢____________(挥汗如雨   满头大汗 汗流浃背)的感觉,喜欢夏天里盛开着的各种各样的小花,更喜欢夏天的静谧、葱茏、秀丽、多姿多彩。

【考点】
【答案】

隆重   汗流浃背  

【解析】

(1)庄严:佛家语。佛家对表相事物,或心理行为的道德意义的修饰、加强,称为庄严。今人以端庄而有威严为庄严;郑重:指庄严,庄重,其形容词(郑重的)指严肃的样子、副词(郑重地)指严肃地干某事;隆重:指盛大庄重,以盛大、庄严和特别注意形式为特征的。“颁奖典礼”是有盛大庄重的特征,故应选择“隆重”。

(2)挥汗如雨:形容天热出汗多,挥有“洒,泼”的意思,是动词词性的成语;满头大汗:就是头脸部出汗很多,根据所用情景有不同用法,可以表示紧张,生病,不知所措等状态;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是形容词性的成语。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本句应该选择具有形容词性的成语,故应选择“汗流浃背”。

九、(共1题,共5分)

10、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够始终做到表里如一。②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呢!④哪些一个国家没有在不断尝试中出现过失误呢?⑤也恰恰是_________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个人、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忏悔和反思后的腾飞。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第⑤句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删掉“以往”或“从前”   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呢?   因为  

【解析】

(1)本题考查对病句的修改。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两面对一面、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第①句“以往”和“从前”意思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2)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修改。“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呢”带有疑问语气,是一个疑问句,故应把句末的“叹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掌握。第⑤句是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前一句“有了这一切”提出一种事实情况作为依据,后面句子表示这种事实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因为有了这一切,所以才有了勇于忏悔的个人、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忏悔和反思后的腾飞。所以横线处应填“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