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六联盟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机构的专家告诫,细菌也是生命体,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速耐药,甚至任何一种耐药菌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长期下去,抗生素越来越失效,很多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治。

(材料二)

中外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表

项目

无处方购买抗生素

住院患者使用

人年均使用抗生素

养殖业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中国

加拿大

中国

北欧

中国

美国

中国

欧盟

比例

79.4%

0.1%

80%

20%

138克

12.8克

46.1%

0

从2008年开始,欧盟将每年的11月18日定为“欧洲抗生素宣传日”,旨在宣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在美国被严格界定为处方药,药店不能向公众出售,否则将承担高额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最近,英国出台新的规定,医生不得给咽喉、扁桃体发炎、感冒等患者开具抗生素类药品处方,而建议其回家休息,否则将受处罚。

(材料三)

央视国际《每周质量报告》披露,目前,我国很多突然耳聋的孩子都是由于生病时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据调查,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

另据报道,一个小女孩只是因为指甲发炎,去医院开始用抗生素,结果指甲的炎症不但没有治疗好,还导致细菌泛滥,整个手指都开始溃烂,之后还是用抗生素,还是没能抑制炎症的发展,最后整个手只能切掉。

(村料四)

专家提醒,正确使用抗生素要从以下四点做起: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药就不联合用几种药;能口服的不要静脉注射。作为临床医生,应重新评价自己对抗生素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医疗实践中坚持慎用和有的放矢的原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

【1】下列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许多致病微生物、病毒也有良好的抑制杀灭作用。

B.我国7岁以下的儿童耳聋都是由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

C.作为民众,应树立正确的认识,坚决抵制使用各种抗生素。

D.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临床医生应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

【2】阅读(材料二),得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内容分析:(材料三)中的“小女孩”手上的炎症难以抑制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我国抗生素滥用这一问题。

2、

阅读下面课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

【1】分别概括(甲)(乙)文中的雨(水)的特点。

【2】(甲)(乙)两文都写雨,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3】(甲)(乙)文,哪篇短文引发了你对雨的遐思,请引用古代诗文中描绘雨的诗句来抒发你内心的感受。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远行的母亲

墙南池子的莲花开了,母亲该回来了罢。

母亲去世已经三年有余,按照古书上的说法,我也是戴孝三年有余了,也该“既葬,除服”了。而母亲的音容笑貌,犹在耳侧,刻骨铭心,日日不能忘却,今生却无从瞻仰了。

莲花,是母亲生前最爱。她是读过书的。外公外婆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便只能疼这么一个女儿。那个年代,小户人家做生意,颇有些闲银,便央人求了方圆十里有名的先生,教母亲读书习字,作画吟诗。先生爱莲,说这是花中之最,母亲便照葫芦画瓢,不知不觉也钟情上了。

幼时,母亲便常常拿这篇文章训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那时,父亲早逝病故,母亲便用着她那怯弱的身材,以一人之力扛下了所有的重担,幸而,我们是很听话的,也很有志气的。

后院墙南有一小池塘,废弃多年,母亲老来闲来无事,便像模像样地打理起来,待我外地工作回来看望母亲,却发现已变了大样:墙修葺了一番,土刨过了,上面工工整整地种着些萝卜青菜,花花草草,还有一棵半人高的橘子树,想来明年便可收获了。那池塘,水虽然仍是浑浊的,但是上面零星地漂着些巴掌大的绿叶,有的还带着矮矮的拐杖,想来应该不矮,应是出水面变低了。

我望着母亲,她在院子里忙忙碌碌的身影,艰难却不容有半刻迟疑,不觉有些伤感,她的儿女均不在她身旁,求学的继续求学,工作的早已有了新家,即使是旧历新年,也总缺那么一两个人,不得团圆。她是像伺候她的儿女一般伺候着这些灵活的生物啊,有多少个夜里,被寒气冷醒,急急忙忙护理她的萝卜青菜,橘树花草,池塘一家,一天到晚,忙着除草施肥,季节采摘。

突然有一年,人全齐了,大家都急急忙忙从外地赶回来,邻居帮忙打了电话,说是母亲突然摔倒了,中风,现在住着医院呢。二弟,三妹,四妹都拖家带口地回来了,医院不方便,便住到城里的旅馆去了,孩子们也闹得慌。出门太久,人世太深,彼此不常联系,竟有些生疏开来,我们淡薄地叙着旧,轮流看护着母亲。

有一天,母亲突然睁开了皱巴的眼睛,叫来了我们兄妹四人,我们都很惊喜,她说:

“送我回家吧,我活不长了。”

“妈妈,你放心,好心养病,别担心其他的事。”

“就是就是。别耍孩子脾气。”

“我想看看墙南池子里的莲花,天一热怕是早开了,还有菜园子。”

我们面面相觑。

母亲的气息变得越来越衰弱,我们只得依了她。还有什么,比临死之人的心愿更来得迫切紧要呢。母亲不喜欢住医院,我是知道的,因为父亲便是死在了医院里,从此,母亲见了阴森森的医院墙,都害怕得绕道走,如今让她住了那么多天,她该是难受得发慌了。做子女的总怕自己孝道做得不够,怕别人说闲话也怕自己良心不安,可是尊重病人的心愿,难道不是第一位的吗?如果当时我们立即同意了母亲的想法,那母亲在她遗留的不多的时光里,应该都是幸福而快乐的。

我们将坐着轮椅的她,艰难地送回了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小村庄,大家的眼眶都略有些湿润,可是没有人说话,没有一个人想打破这可怕的寂静,每个人的心里都风起云涌的。唉,够闹心的了。

母亲的身材,比之前瘦小的身板还要缩小了一半,她安详地睡在轮椅里面,盖着新买的花毯子,像个不谙世事的婴儿,亦或是天使。

临近傍晚时分,我们到了,我轻声唤母亲:“妈,我们到了。”她像是从极长的睡眠里苏醒过来,缓慢地睁开了疲倦的眼睛,突然地,像是黑夜突然被火柴划破了,黑色的瞳孔兀地亮了起来。我猜, 她是满足了。然后她唤我们四人过来,侧着身紧紧地围住她,将我们年老粗糙的手跟她同样年老粗糙的手合起来,像一朵莲花,用力地握了一下,深长地各看了我们一眼,什么都瞒不过母亲,我们便什么都懂了。

后来,母亲回家后第三天,便在睡梦里去世了。这应该是最好的逝去了,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不折腾,也不难受。我们清早起来给她送早餐,她已经安详地去了,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我们便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地方了,只是惋惜。逝去的总要到逝去才懂得珍惜。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再也没有母亲可喊了。

母亲生前常说,莲尤其生得清冽可爱,亭亭玉立像少女的裙摆。母亲用过很多比喻形容,她不晓得,这跟大名鼎鼎的朱先生的描述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像那段经典的名句中写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她常说自己是粗人,却一本正经地教导我们:你们要像这莲一样,清清白白地做人,母亲不求你们飞黄腾达,达官显贵,但求你们问心无愧,母一生,足矣。

如今,我们四人托了母亲的福,经年不聚的缘分到了头,便时常地联系着,像小的时候一样,嬉戏热闹开来,但愿我们的子女,也同我们如此这般,永远恩恩爱爱。我们也立了心愿:将来如果病重无法医治,都不再医治,人活一辈子,应当像莲一样,夏去便衰败罢,这是自然规律。该吃吃,该喝喝,该走,便走了。

徐徐晚风吹来,在这日近西山的浓霞中,那含苞的莲顺势一点点,一点点撑开了身子骨,便迎风招展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倒叙写法,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B.作者借物喻人,莲花是母亲品格的象征,也是文章的线索。

C.“逝去的总要到逝去才懂得珍惜”表现出作者看淡一切的消极情绪。

D.“人活一子,应当像莲一样,夏去便衰败罢”表现儿女领会到母亲的生活哲学。

【2】通读全文,请按顺序用四字词语写出母亲和莲花之间的那些事。

年少(___________)一一年老( 种植莲花 )一一病中(__________)一一临终(借莲嘱儿)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徐徐晚风吹来,在这日近西山的浓霞中,那含苞的莲顺势一点点,一点点撑开了身子骨,便迎风招展了。(赏析句子)

(2)大家的眼眶都略有些湿润,可是没有人说话,没有一个人想打破这可怕的寂静,每个人的心里都风起云涌的。(赏析加点词语)

【4】“将我们年老粗糙的手跟她同样年老粗糙的手合起来,像一朵莲花,用力地握了一下,深长地各看了我们一眼,什么都瞒不过母亲,我们便什么都懂了。”我们懂得了什么?请简要析。

【5】文章在刻画母亲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高念东少宰①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②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③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④?”公笑而去。

达官遣役⑤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⑥,公亦于水中答之。

(选自《《筠廊二笔》》)

(注释)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屡 拥 不 得 上 招 公 挽 其 车 公 欣 然 从 之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 (4)公笑而去______

【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公笑而去

B.于堤边柳阴中乘凉 役于水中跪谢

C.呼公为洗背   可以为师矣

D.公亦于水中答之 下车引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

【5】(甲)文赞赏谢道韫的_______________;(乙)文刻画高念东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_____,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流传千古,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各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B.“枯”“老”“昏”“古”“瘦”等字眼,使秋色中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C.“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的清雅、安适的景象,反衬出游子的无助、孤寂、伤感。

D.“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诗人感受,由此可以看出游子的乡愁何等浓重。

【2】“古道西风瘦马”中“西风”换成“清风”好不好,为什么?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7、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开始仇猫的原因是长妈说“我”可爱的隐鼠被猫给吃了。(《狗.猫.鼠》)(______)

(2)《五猖会)所叙述的内容是:作者儿时前往东关看五猖会前被父亲抓住背《鉴略》,终于背完却因时间迟而去不成了。(______)

(3)《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______)

六、(共1题,共5分)

8、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语段一)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_____甲_____(A、仿B、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语段二)突然间,我huǎng(   )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_____乙_____(A、奥妙B、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lìn  sè (_________) huǎng(________)然大悟

(2)为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字词,只需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  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联盟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机构的专家告诫,细菌也是生命体,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速耐药,甚至任何一种耐药菌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长期下去,抗生素越来越失效,很多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治。

(材料二)

中外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表

项目

无处方购买抗生素

住院患者使用

人年均使用抗生素

养殖业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中国

加拿大

中国

北欧

中国

美国

中国

欧盟

比例

79.4%

0.1%

80%

20%

138克

12.8克

46.1%

0

从2008年开始,欧盟将每年的11月18日定为“欧洲抗生素宣传日”,旨在宣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在美国被严格界定为处方药,药店不能向公众出售,否则将承担高额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最近,英国出台新的规定,医生不得给咽喉、扁桃体发炎、感冒等患者开具抗生素类药品处方,而建议其回家休息,否则将受处罚。

(材料三)

央视国际《每周质量报告》披露,目前,我国很多突然耳聋的孩子都是由于生病时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据调查,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

另据报道,一个小女孩只是因为指甲发炎,去医院开始用抗生素,结果指甲的炎症不但没有治疗好,还导致细菌泛滥,整个手指都开始溃烂,之后还是用抗生素,还是没能抑制炎症的发展,最后整个手只能切掉。

(村料四)

专家提醒,正确使用抗生素要从以下四点做起: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药就不联合用几种药;能口服的不要静脉注射。作为临床医生,应重新评价自己对抗生素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医疗实践中坚持慎用和有的放矢的原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

【1】下列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许多致病微生物、病毒也有良好的抑制杀灭作用。

B.我国7岁以下的儿童耳聋都是由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

C.作为民众,应树立正确的认识,坚决抵制使用各种抗生素。

D.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临床医生应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认识。

【2】阅读(材料二),得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内容分析:(材料三)中的“小女孩”手上的炎症难以抑制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我国抗生素滥用这一问题。

【考点】
【答案】

【1】D

【2】示例:(1)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十分严重,是老百姓的认识程度不够。(2)抗生素滥用是中国一些医生的医疗水平不高和医德较差。(3)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后果只会是弊大于利(4)国家对滥用抗生素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不到位。(任意三点即可)

【3】小女孩指甲发炎后用抗生素治疗,使其体内细菌在抵抗抗生素杀灭作用时产生耐药性,甚至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这样以后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越来越差,炎症也就很难抑制了。(意对即可)

【4】①做好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主动远离抗生素;②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提高医德;③从国家层面立法来杜绝抗生素的滥用。

【解析】

【1】A. 有误,与原文不符。材料一原文是“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

B. “都是由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有误。材料三原文是“据调查,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

C. “坚决抵制使用各种抗生素”有误,材料四中“正确使用抗生素要从以下四点做起: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

D. 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筛选。阅读材料二,图表中数据“无处方购买抗生素

中国79.4%,加拿大0.1%”的对比可知,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十分严重。“养殖业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中国46.1%、欧盟0”可分析,抗生素滥用使中国一些医生的医疗水平不高和医德较差。重点语句“抗生素在美国被严格界定为处方药,药店不能向公众出售,否则将承担高额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分析,国家对滥用抗生素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不到位。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一,找出原因“细菌也是生命体,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速耐药,甚至任何一种耐药菌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长期下去,抗生素越来越失效,很多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治。”

【4】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针对我国抗生素滥用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提高老百姓的用药意识”“提高医疗水平”“国家出台规定不得滥用”等,合理即可。

2、

阅读下面课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

【1】分别概括(甲)(乙)文中的雨(水)的特点。

【2】(甲)(乙)两文都写雨,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3】(甲)(乙)文,哪篇短文引发了你对雨的遐思,请引用古代诗文中描绘雨的诗句来抒发你内心的感受。

【考点】
【答案】

【1】甲文中的雨细、密、轻柔、绵长。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

【2】甲文在写雨时侧重描写,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多实写。乙文在写雨时侧重抒情,写秋雨一笔带过,感受与联想着墨较多,多虚写。

【3】写出诗句,感受表达通顺合理即可。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甲】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一下就是三两天”突出雨细、密、轻柔、绵长。【乙】文中“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能力。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熟读两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它们不同的表达方式。【甲】文在写雨时侧重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是正面描绘,“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更加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多实写。【乙】文“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在写雨时侧重抒发人们的感受,“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写秋雨一笔带过,感受与联想着墨较多,多虚写。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个性化阅读的有能力。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古代诗文中描绘雨的诗句有很多,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注意引用古代诗文中描绘雨的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可结合诗句含义及背景表述,语言要简洁流畅。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远行的母亲

墙南池子的莲花开了,母亲该回来了罢。

母亲去世已经三年有余,按照古书上的说法,我也是戴孝三年有余了,也该“既葬,除服”了。而母亲的音容笑貌,犹在耳侧,刻骨铭心,日日不能忘却,今生却无从瞻仰了。

莲花,是母亲生前最爱。她是读过书的。外公外婆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便只能疼这么一个女儿。那个年代,小户人家做生意,颇有些闲银,便央人求了方圆十里有名的先生,教母亲读书习字,作画吟诗。先生爱莲,说这是花中之最,母亲便照葫芦画瓢,不知不觉也钟情上了。

幼时,母亲便常常拿这篇文章训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那时,父亲早逝病故,母亲便用着她那怯弱的身材,以一人之力扛下了所有的重担,幸而,我们是很听话的,也很有志气的。

后院墙南有一小池塘,废弃多年,母亲老来闲来无事,便像模像样地打理起来,待我外地工作回来看望母亲,却发现已变了大样:墙修葺了一番,土刨过了,上面工工整整地种着些萝卜青菜,花花草草,还有一棵半人高的橘子树,想来明年便可收获了。那池塘,水虽然仍是浑浊的,但是上面零星地漂着些巴掌大的绿叶,有的还带着矮矮的拐杖,想来应该不矮,应是出水面变低了。

我望着母亲,她在院子里忙忙碌碌的身影,艰难却不容有半刻迟疑,不觉有些伤感,她的儿女均不在她身旁,求学的继续求学,工作的早已有了新家,即使是旧历新年,也总缺那么一两个人,不得团圆。她是像伺候她的儿女一般伺候着这些灵活的生物啊,有多少个夜里,被寒气冷醒,急急忙忙护理她的萝卜青菜,橘树花草,池塘一家,一天到晚,忙着除草施肥,季节采摘。

突然有一年,人全齐了,大家都急急忙忙从外地赶回来,邻居帮忙打了电话,说是母亲突然摔倒了,中风,现在住着医院呢。二弟,三妹,四妹都拖家带口地回来了,医院不方便,便住到城里的旅馆去了,孩子们也闹得慌。出门太久,人世太深,彼此不常联系,竟有些生疏开来,我们淡薄地叙着旧,轮流看护着母亲。

有一天,母亲突然睁开了皱巴的眼睛,叫来了我们兄妹四人,我们都很惊喜,她说:

“送我回家吧,我活不长了。”

“妈妈,你放心,好心养病,别担心其他的事。”

“就是就是。别耍孩子脾气。”

“我想看看墙南池子里的莲花,天一热怕是早开了,还有菜园子。”

我们面面相觑。

母亲的气息变得越来越衰弱,我们只得依了她。还有什么,比临死之人的心愿更来得迫切紧要呢。母亲不喜欢住医院,我是知道的,因为父亲便是死在了医院里,从此,母亲见了阴森森的医院墙,都害怕得绕道走,如今让她住了那么多天,她该是难受得发慌了。做子女的总怕自己孝道做得不够,怕别人说闲话也怕自己良心不安,可是尊重病人的心愿,难道不是第一位的吗?如果当时我们立即同意了母亲的想法,那母亲在她遗留的不多的时光里,应该都是幸福而快乐的。

我们将坐着轮椅的她,艰难地送回了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小村庄,大家的眼眶都略有些湿润,可是没有人说话,没有一个人想打破这可怕的寂静,每个人的心里都风起云涌的。唉,够闹心的了。

母亲的身材,比之前瘦小的身板还要缩小了一半,她安详地睡在轮椅里面,盖着新买的花毯子,像个不谙世事的婴儿,亦或是天使。

临近傍晚时分,我们到了,我轻声唤母亲:“妈,我们到了。”她像是从极长的睡眠里苏醒过来,缓慢地睁开了疲倦的眼睛,突然地,像是黑夜突然被火柴划破了,黑色的瞳孔兀地亮了起来。我猜, 她是满足了。然后她唤我们四人过来,侧着身紧紧地围住她,将我们年老粗糙的手跟她同样年老粗糙的手合起来,像一朵莲花,用力地握了一下,深长地各看了我们一眼,什么都瞒不过母亲,我们便什么都懂了。

后来,母亲回家后第三天,便在睡梦里去世了。这应该是最好的逝去了,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不折腾,也不难受。我们清早起来给她送早餐,她已经安详地去了,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我们便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地方了,只是惋惜。逝去的总要到逝去才懂得珍惜。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再也没有母亲可喊了。

母亲生前常说,莲尤其生得清冽可爱,亭亭玉立像少女的裙摆。母亲用过很多比喻形容,她不晓得,这跟大名鼎鼎的朱先生的描述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像那段经典的名句中写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她常说自己是粗人,却一本正经地教导我们:你们要像这莲一样,清清白白地做人,母亲不求你们飞黄腾达,达官显贵,但求你们问心无愧,母一生,足矣。

如今,我们四人托了母亲的福,经年不聚的缘分到了头,便时常地联系着,像小的时候一样,嬉戏热闹开来,但愿我们的子女,也同我们如此这般,永远恩恩爱爱。我们也立了心愿:将来如果病重无法医治,都不再医治,人活一辈子,应当像莲一样,夏去便衰败罢,这是自然规律。该吃吃,该喝喝,该走,便走了。

徐徐晚风吹来,在这日近西山的浓霞中,那含苞的莲顺势一点点,一点点撑开了身子骨,便迎风招展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倒叙写法,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B.作者借物喻人,莲花是母亲品格的象征,也是文章的线索。

C.“逝去的总要到逝去才懂得珍惜”表现出作者看淡一切的消极情绪。

D.“人活一子,应当像莲一样,夏去便衰败罢”表现儿女领会到母亲的生活哲学。

【2】通读全文,请按顺序用四字词语写出母亲和莲花之间的那些事。

年少(___________)一一年老( 种植莲花 )一一病中(__________)一一临终(借莲嘱儿)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徐徐晚风吹来,在这日近西山的浓霞中,那含苞的莲顺势一点点,一点点撑开了身子骨,便迎风招展了。(赏析句子)

(2)大家的眼眶都略有些湿润,可是没有人说话,没有一个人想打破这可怕的寂静,每个人的心里都风起云涌的。(赏析加点词语)

【4】“将我们年老粗糙的手跟她同样年老粗糙的手合起来,像一朵莲花,用力地握了一下,深长地各看了我们一眼,什么都瞒不过母亲,我们便什么都懂了。”我们懂得了什么?请简要析。

【5】文章在刻画母亲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主要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考点】
【答案】

【1】C

【2】   钟情莲花   担心(挂念)莲花  

【3】(1)示例:运用拟人,作者细腻地描写夕阳下含苞待放的莲花开花的情景,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乐观豁达、坚强独立的特点,寄托了儿女对母亲的怀念、感恩之情。

(2)示例:”风起云涌”指大风刮起,乌云像水一样涌现。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这里指大家心里不平静。写出孩子们面对母亲将离世时,悲伤、不舍、愧疚等复杂的心情。

【4】母亲希望晚辈们要经常联系,心连心,维护亲情,亲人间要团结和睦相处。

【5】(1)母亲的坚强、勤劳、独立。母亲老来不愿成为儿女的负累,一天到晚,忙碌辛苦;(2)乐观豁达,对生活理解透彻;(3)懂得教育孩子。(性格+事例概括)

【解析】

【1】C.“表现出作者看淡一切的消极情绪”有误。母亲在睡梦中安详地离世,“我们再也没有母亲可喊了”表达母亲逝去的惋惜与悲痛。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仿照题干,由“先生爱莲,说这是花中之最,母亲便照葫芦画瓢,不知不觉也钟情上了。”可概括出“钟情莲花”;由“我想看看墙南池子里的莲花,天一热怕是早开了,还有菜园子。”可概括出母亲病中挂念莲花。

【3】(1)句子赏析一般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那含苞的莲顺势一点点,一点点撑开了身子骨”一句赋予莲以人的动作,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含苞的莲开花的情景,借物喻人,写出了母亲的乐观、坚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此题考查品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这里用来形容大家的心理。母亲的气息变得越来越衰弱,这句话突出了孩子们的悲伤、不舍与愧疚。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将我们年老粗糙的手跟她同样年老粗糙的手合起来”表明母亲希望子女们心连心,团结和睦,像莲花一样清白做人。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到与人物相关的文章原句,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并且要言之有据。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以物喻人,来凸显母亲的品格,赞颂我们对母亲的爱。“父亲早逝病故,母亲便用着她那怯弱的身材,以一人之力扛下了所有的重担”“我望着母亲,她在院子里忙忙碌碌的身影,艰难却不容有半刻迟疑”母亲坚强、勤劳、辛苦;“人活一辈子,应当像莲一样,夏去便衰败罢,这是自然规律。该吃吃,该喝喝,该走,便走了”母亲乐观豁达,看淡生死;母亲钟情于莲花,之后便一直用莲花来教导我们清白做人。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高念东少宰①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②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③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④?”公笑而去。

达官遣役⑤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⑥,公亦于水中答之。

(选自《《筠廊二笔》》)

(注释)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屡 拥 不 得 上 招 公 挽 其 车 公 欣 然 从 之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 (4)公笑而去______

【3】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公笑而去

B.于堤边柳阴中乘凉 役于水中跪谢

C.呼公为洗背   可以为师矣

D.公亦于水中答之 下车引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

【5】(甲)文赞赏谢道韫的_______________;(乙)文刻画高念东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考点】
【答案】

【1】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

【2】   (1)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2)急   (3)相比   (4)离开  

【3】C

【4】(1)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2)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这就是的。”

【5】   聪明   才气过人 / 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为人宽厚;超凡脱俗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几次往上拱都没有推上河堤,这人招呼高念东拉车,高念东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据此可断句为: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如:②句意为:忽然间,雪下得紧了。骤:紧,急。③句意为: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拟:相比。

【3】A. 都表示修饰。

B. 都解释为“在”。

C. 前者解释为“替” ,后者解释为“成为,作为”。

D. 都是代词。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未若:倒不如。因:凭借。此:这。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赞赏谢道韫的聪明。结合乙文中高念东的表现“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可知他是个乐于助人、为人宽厚的人。

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高念东以少宰职位在家里居住时,夏天独自在郊外行走,于堤边柳阴中乘凉时,一个推车的人车上载满了陶器来到河堤下,几次往上拱都没有推上河堤,这人招呼高念东拉车,高念东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恰巧县尉张盖这时候来了,吃惊地说:“这么高身份的人,为何做这种事?”高念东笑一笑走了。

一个大官派遣差役来看望高念东,高念东正与一群小孩儿在河里洗澡,这个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东替他搓背,并问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这就是的。”差役吓得在水中下跪请罪,高念东也在水中应答他。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_____,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流传千古,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一年之计在于春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受降城外月如霜   峨眉山月半轮秋   正是江南好风景   遥怜故园菊   逝者如斯夫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澹”“竦峙”“逝”的书写。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各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B.“枯”“老”“昏”“古”“瘦”等字眼,使秋色中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C.“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的清雅、安适的景象,反衬出游子的无助、孤寂、伤感。

D.“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诗人感受,由此可以看出游子的乡愁何等浓重。

【2】“古道西风瘦马”中“西风”换成“清风”好不好,为什么?

【考点】
【答案】

【1】C

【2】不好,这首曲写的是秋天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这样的景能很好地衬托作者此时的心情;而清风给人的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吻合。

【解析】

【1】C.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的景象”有误,是眼前所见之景。这句是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理解能力。词语能否调换题型,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也可以从肯定的角度回答。理由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词语所在句子的语境意义考虑,然后联系与上下文的关系,从表达效果方面,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西风”字面意思是从西边出来的风。“清风”意思是清凉的风、清爽的风。因为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用西风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用清风给人的感觉是舒适的,和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不符。

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7、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开始仇猫的原因是长妈说“我”可爱的隐鼠被猫给吃了。(《狗.猫.鼠》)(______)

(2)《五猖会)所叙述的内容是:作者儿时前往东关看五猖会前被父亲抓住背《鉴略》,终于背完却因时间迟而去不成了。(______)

(3)《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______)

【考点】
【答案】

(1)√   (2)×   (4)√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 正确。(2)错误。《五猖会》主要记述儿时“我”热切地盼望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事。我在父亲的监督下,无奈背完《鉴略》,才得以去看五猖会。(3)正确。

六、(共1题,共5分)

8、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语段一)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_____甲_____(A、仿B、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语段二)突然间,我huǎng(   )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_____乙_____(A、奥妙B、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lìn  sè (_________) huǎng(________)然大悟

(2)为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字词,只需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  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1)吝啬   恍   (2)B   B   (3)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或事物)。  

【解析】

(1)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2)造访,拼音是zào fǎng,意思是前往访问,拜访。故选B。奥妙,指秘诀,深奥微妙。奥秘是指深奥与神秘,通常指某个事件的由来复杂,不为一般人所知。结合语境“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_____乙_____(A、奥妙B、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指……”分析,应用“奥秘”,故选B。

(3)划线句缺少成分,应在句尾加上“的东西(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