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四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期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啰嗦话统统删去。

C.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2、

阅读《被妖魔化的沙尘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它有利的一面。

【2】选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从原文找一句话回答。

【3】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4】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3、

阅读《离花近一些》一文,完成各题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 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加点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

B.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关系。

C.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

D.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母的嘱托与期望。

【2】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赏析加点词语)

(2) 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①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②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注释):①扶风:地名  ②辄:就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

(3)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B.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C.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D.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少孤,乡里称孝。

(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4】俗话说:学无定法。这篇文章讲了关于学习的方法,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做简要说明。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语言积累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7)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 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身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本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名著相关文段,回答问题。

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妖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1】选文出自__________所著的《西游记》第三十回,前文中唐僧因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将他赶回花果山,却在宝象国被伪装成驸马的____________变成猛虎。

【2】小白龙是如何救唐僧的?请简述。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八、(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澄河产瓜鱼,_________,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①酥(  )软可吃,②jí(  )其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尔也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甲)(A.认定  B.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乙)(A.况且  B.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1)写出①处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写出②处的汉字。

① 酥(______) ② jí(______)其鲜美

(2)为(甲)(乙)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____ (乙)_____

(3)在(甲)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腊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福建省厦门市四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考试
一、选择题(共1题,共5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期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啰嗦话统统删去。

C.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

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考点】
【答案】

B

【解析】

A.成份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应在“不合理”后加“的现象”。

C.搭配不当。应改为“昆明的三月”。

D.语序颠倒。改为“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0分)

2、

阅读《被妖魔化的沙尘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它有利的一面。

【2】选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从原文找一句话回答。

【3】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4】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考点】
【答案】

【1】B

【2】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3】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

【解析】

【1】“绝灭一切物种”有误,文中为“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故选B。

【2】考查说明的主要内容,要求从原文找一句话回答。考查对文章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选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可提取第5段“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一句作为答案。

【3】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在这里“过度”是从程度上加以限制,强调人类的放牧活动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而“许多”表范围,是指很多“土地裸露”。去掉后则变成了全部。说法绝对且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4】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沙尘暴的作用以及其自身的特点来认识沙尘暴即可。如第2段“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第3段“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第4段“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5段“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概括即可。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七、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3、

阅读《离花近一些》一文,完成各题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 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加点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

B.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关系。

C.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

D.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母的嘱托与期望。

【2】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赏析加点词语)

(2) 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考点】
【答案】

【1】C

【2】第一次:父母从深山带回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第二次:祖母将收获来的花籽,赠予路人;第三次:祖母嘱我要像传递新花籽一般将爱给予每个人。

【3】(1)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用“轻颤”这个动作细节,写出了祖母在闻到花香时内心的反应,表现祖母对儿子儿媳的思念。(2)“一粒粒”“一包包”量词叠用,写出祖母收藏花籽时的认真与郑重,将收藏花籽形容为收获粮食一般,表现祖母对花籽的珍爱,也寄托了祖母对儿子儿媳的思念之情。

【4】照应标题,解开祖母头发一夜变白的原因,补充交代祖母喜爱花的原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行文更严密,结构更完整,圆融自洽。

【5】①“花”象征美好品质,“离花近一些”即要向心灵美好的人学习。②“花”象征乐观生活,“离花近一些”亦指要乐观坚强面对生活。③“花”象征无私奉献,“离花近一些”指拥有爱与无私奉献精神。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选项。“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与文本主旨“拥有爱与无私奉献精神”不相符。故选C。

【2】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然后写出三次花籽的传递即可。结合“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得出:第一次,父母从深山带回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结合“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夭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得出:第二次,祖母将收获来的花籽,赠予路人;结合“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得出:第三次,祖母嘱我要像传递新花籽一般将爱给予每个人。

【3】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1)轻颤:轻轻地颤抖,在这里是动作细节,写出了祖母在闻到花香时的心理状态,表现祖母对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的儿子儿媳的思念与惦念。(2)叠词的运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一粒粒”“一包包”量词叠用,表示祖母收藏花籽时的认真与郑重的态度,一方面表达祖母对花籽的珍爱,更重要的是寄托了对儿子儿媳的思念之情。答此类题,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特别要注意叠词起强调作用及对抒发感情的意义。

【4】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合“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分析,“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交代了解开祖母头发一夜变白的原因,补充交代祖母喜爱花的原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照应标题“离花近一些”。

【5】要求学生分析标题含义时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表层含义是文本表面的上表达出来的意思。结合本文即是:种花,让花开放在自己周围。深层含义结合文本主旨分析。“花”象征美好品质,“离花近一些”即要向心灵美好的人学习;“花”象征父母的无私奉献精神,“离花近一些”指拥有爱与无私奉献精神;“花”象征奶奶乐观的生活态度,“离花近一些”亦指要乐观坚强面对生活。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5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①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②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注释):①扶风:地名  ②辄:就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

(3)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B.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C.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D.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少孤,乡里称孝。

(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4】俗话说:学无定法。这篇文章讲了关于学习的方法,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做简要说明。

【考点】
【答案】

【1】   (1)不久,一会儿   (2)拉,牵   (3)通“悦”,愉悦   (4)改变  

【2】B

【3】(1)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

(2)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但又不拘泥于对文章逐章逐句地疏通理解。

【4】文中的王充有灵活的学习方法,能创造机会不断读书;广泛阅读但又不死板地拘泥于对文章逐章逐句地疏通理解。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引”:拉,牵。“说”:通“悦”,愉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俄而”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译为: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非常熟悉。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孤”:失去父亲(父死)。“称”:称赞。“博览”:广泛地阅读。“守”:拘泥。

【4】考查对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这篇文章讲了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是“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意思是喜欢广泛地阅读但又不拘泥于对文章逐章逐句地疏通理解。这句话是说王充有灵活的学习方法。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阐述博览群书对学习、写作的重要意义。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又不拘泥于对文章逐章逐句地疏通理解。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非常熟悉。后来回归乡里,退居家里教书。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

5、

语言积累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7)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 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答案】

山岛竦峙   枯藤老树昏鸦   江春入旧年   闻道龙标过五溪   潮平两岸阔   学而不思则罔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竦峙”“藤”“鸦”“罔”“笃”等字词的书写。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6、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身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本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考点】
【答案】

【1】D

【2】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对官场的厌倦”有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抒发了作者身在他乡,过着游子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思念自己的亲人的情感。故选D。

【2】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抓住关键性的诗句分析。如“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

7、

阅读名著相关文段,回答问题。

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妖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1】选文出自__________所著的《西游记》第三十回,前文中唐僧因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将他赶回花果山,却在宝象国被伪装成驸马的____________变成猛虎。

【2】小白龙是如何救唐僧的?请简述。

【考点】
【答案】

【1】   吴承恩   三打白骨精   黄袍怪  

【2】白龙马不顾危险,变作宫女去刺杀黄袍怪);但因实力悬殊,被妖怪打伤;于是拉着八戒,竭力劝他去请回孙悟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西游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西游记》作者为明朝文学家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前文中唐僧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将他赶回花果山。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2】原著:“唐僧是虎精的传言惊动了吃草料的白马,这小白龙知道是被妖精陷害,见八戒和沙僧也没回来,如果不救唐僧,功果就完了,他化成龙身直上九霄。见妖怪吃人喝酒,决定戏他一下得手后再去救唐僧。变成一宫娥来给妖怪斟酒,使用逼水法把酒倒的高出酒杯三五分也不溢出。然后是唱小曲、结果妖精宝剑跳舞,趁其不备劈了过去。老妖躲过后拿起满堂红就和小白龙打了起来,几回合后小白龙手软脚麻,被老妖打了腿后,逃到了御水河里。半个时辰后忍痛出来,依旧变成马形。”接下来的情节的白龙马竭力劝他去请回孙悟空。根据以上情节概括即可。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考点】
【答案】

美好景致,让我陶醉

在外婆居住的村子旁,我发现了一座别样的山,一座名叫“云雾山”的美丽山峰,山上美好景致,让我陶醉。

那山,挺拔得像个巨人,高高耸立。它的皱纹非常深沉,仿佛藏满了沧桑。最妙的是,缠绵的云总是与他为伴。

雾总出现在雨后。一出现,便朦胧了整座山。太阳是喜欢看热闹的,便拨开了云,偷看它们。那阳刚的山似乎害了羞,飞出一抹红晕。这时,风也来了,硬是把云雾撕成一片片、一道道、一缕缕。而云呢,缠绕着山,仿佛一放手就是生离死别、天涯海角。这时的山便侠骨柔情起来。烟云散尽,瓦蓝天空下的山便越发显得深沉阳刚了。

雨一下,山便多了几分活泼。鸟儿歌唱起来,泉水汩汩起来,溪水潺潺起来。这时,最好去一去山里的锦绣谷。有谷的地方就有溪,谷是因溪而锦绣的。溪水清澈空灵,如山谷寺庙中的梵音。水里的蟹也大胆钻出来,横着身子竖着眼睛瞧你,一点也不怕来扰它宁静的你。

这时的鸟鸣最好听了,被雨洗过、被雾绕过的声音更明亮、更婉转了。鸟藏在极幽深的地方,仿佛就在你心灵深处。岸边的兰草显然是被溪水梳理过,以一个晨妆刚毕的少女的姿态站在溪边,似在聆听“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走累了,就坐一坐,或者就在石上躺一躺,反正随处都有风景。

【解析】

作文话题“陶醉”。“陶醉”,其意是: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什么让“我”陶醉?我们需要补出这一对象。构思一:从欣赏大自然美景角度,我们可以写出大自然的各种美景对我们的陶醉:海的浩瀚,天的空阔,山的幽静,湖的碧波等都能让我们陶醉。只要我们把这些大自然美景的特点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写出,我们便会陶醉于这些美景之中。构思二:人物高尚品质让我们陶醉。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一个人物,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这些人物所特有的高尚品质,以及这种品质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完成对话题“让我陶醉”的完美表达。构思三:选取重大时事。在这些大事发生后,我们的民众都有不俗的表现,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或表现典型人物的爱心,或表现当事人的坚强,或表现民众的爱国等,写出这些人物在特点情况下所表现的精神,使我们思想上得以陶醉。构思四:一本书的思想,或书中的一个人物也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把它写出,也是一种心灵的陶醉。

八、(共1题,共5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澄河产瓜鱼,_________,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①酥(  )软可吃,②jí(  )其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尔也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甲)(A.认定  B.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乙)(A.况且  B.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1)写出①处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写出②处的汉字。

① 酥(______) ② jí(______)其鲜美

(2)为(甲)(乙)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____ (乙)_____

(3)在(甲)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腊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考点】
【答案】

(1)① sū   ② 极   (2)【甲】A   【乙】B   (3)A  

【解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酥软”:柔腻松软;软弱无力。读“sū ruǎ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极”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极其”:特别;非常。注意据义定形。

(2)认定:认可确定;打定主意。判定:判别断定;裁定。这里是确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所以选“认定”。“而且”:“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况且”:在已经提出一个理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追加一个理由。“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是一种“肯定”,“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是“再肯定”,所以选“而且”。故【甲】A ;【乙】B。

(3)这道题是从逻辑角度来考查的。从逻辑分类看,“雪白”“莹润”应放在一起说,来说明其色泽特点,这样答案即可确定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