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三教学片区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初中物理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 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2、

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3、

小敏同学为了测定风向,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整个手都用水浸湿,然后将手举在空中,则手感到凉爽的一侧应是( )

A. 背风的那一侧   B. 迎风的那一侧   C. 侧风的那一侧   D. 都有可能

4、

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里的镜头应该是一个(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5、

夏天我们在吃冰棍儿时,会发现从冰棍儿上冒出“白汽”,而在冬天我们哈气时,一样也可以看到这种白汽,关于这两种白汽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液化现象

B. 都是汽化现象

C. 夏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D. 夏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

6、

初春的冰雪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液化   B.凝固   C.熔化   D.升华

7、

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离凸透镜15cm处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

A.5cm   B.10cm   C.20cm   D.30cm

8、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9、

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

黑板并不是光源,但我们却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它,这是因为(  )

A.黑板发出了光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光发生了漫反射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1、

近视眼只能看清楚______的物体,看不清楚______的物体,这是因为近视眼的成像成在了视网膜之______,应给他配______透镜矫正视力.

12、

冬天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也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____(填“内侧”或“外侧”).这些雾珠的形成都是由于水蒸气____的结果.

13、

请填出下列描述中的物态变化: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______;

(2)阳春三月,江河解冻:______;

(3)衣橱中的樟脑丸不翼而飞:______.

14、

“池水映明月”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是______;“潭清疑水浅”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是______.

三、实验题(共2题,共10分)

15、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和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v=2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2、v3的大小关系是v2______v3.(选填>、<、=)

16、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1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分钟时的错误.

(2)如图中____图是沸腾时的情况.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

(4)在水沸腾过程中水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四、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17、

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18、

科研人员为测出海水中的声速,在海面上向另外一艘船发出超声波,在4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两船相距3060m,请你计算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五、作图题(共1题,共5分)

19、

完成下列光路图,在图2中标出反射角.

1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三教学片区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初中物理考试
一、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

1、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 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错误可以避免的,即测量时出现误差,并不是出了差错,故A错误;

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都是可以减小误差的,故B错误;

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C正确;

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2、

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

解: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措施可行,不符合题意.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措施可行,不符合题意.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措施不可行,但符合题意.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措施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小敏同学为了测定风向,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整个手都用水浸湿,然后将手举在空中,则手感到凉爽的一侧应是( )

A. 背风的那一侧   B. 迎风的那一侧   C. 侧风的那一侧   D. 都有可能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解:手用水浸湿后,举在空中,迎风的一面空气流动快,水蒸发快,吸收的热量多,所以迎风面感到更凉爽.

故选B.

4、

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里的镜头应该是一个(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解: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说明是为了放大零件,只有凸透镜能起到放大的作用;

故选D.

5、

夏天我们在吃冰棍儿时,会发现从冰棍儿上冒出“白汽”,而在冬天我们哈气时,一样也可以看到这种白汽,关于这两种白汽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液化现象

B. 都是汽化现象

C. 夏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D. 夏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

【考点】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

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A.

6、

初春的冰雪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液化   B.凝固   C.熔化   D.升华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解: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

故选:C.

7、

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离凸透镜15cm处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

A.5cm   B.10cm   C.20cm   D.30cm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解像距的不等式求得焦距.

解:凸透镜成像时,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v=15cm,2f>v>f.

所以2f>15cm>f,即15cm>f>7.5cm.

故选B.

8、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在流动,属于机械运动;

B、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

C、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D、春风拂面,风是空气的流动,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 B.

9、

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发声体的种类,其实不论物体是什么状态,只要能够振动,就能够产生声音.

解:

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声,故A错误;

B、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频率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听到,但是物体也在振动,故B错误;

C、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振动,因此都能够产生声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

黑板并不是光源,但我们却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它,这是因为(  )

A.黑板发出了光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光发生了漫反射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见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解:黑板并不是光源,它能反射太阳光和灯光,因为黑板是不光滑的,光线射到上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所以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1、

近视眼只能看清楚______的物体,看不清楚______的物体,这是因为近视眼的成像成在了视网膜之______,应给他配______透镜矫正视力.

【考点】
【答案】

近处;远处;前;凹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解:近视眼的表现是只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近处;远处;前;凹.

12、

冬天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也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____(填“内侧”或“外侧”).这些雾珠的形成都是由于水蒸气____的结果.

【考点】
【答案】

内侧;液化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即为液化,它需要放热.要判断水珠出现在哪一侧,就要看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水珠就出现在哪一侧.

解:冬季,房间里温度较高,外界的空气温度低,所以室内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侧;这些雾珠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内侧;液化.

13、

请填出下列描述中的物态变化: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______;

(2)阳春三月,江河解冻:______;

(3)衣橱中的樟脑丸不翼而飞:______.

【考点】
【答案】

凝固;熔化;升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所需知识再现: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根据上述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来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指水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

(2)阳春三月,江河解冻是指冰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

(3)衣橱中的樟脑丸不翼而飞是指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升华;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升华.

14、

“池水映明月”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是______;“潭清疑水浅”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是______.

【考点】
【答案】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解析】

试题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池水映明月,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潭清疑水浅,是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好像水变浅了,属光的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三、实验题(共2题,共10分)

15、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和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v=2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2、v3的大小关系是v2______v3.(选填>、<、=)

【考点】
【答案】

(1)刻度尺;停表(或秒表);

(2)v=1

(3)变速;

(4)<

【解析】

试题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1进行计算;

(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1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因此v2<v3.

故答案为:

(1)刻度尺;停表(或秒表);

(2)v=1

(3)变速;

(4)<.

16、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1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分钟时的错误.

(2)如图中____图是沸腾时的情况.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

(4)在水沸腾过程中水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考点】
【答案】

(1)12;

(2)a;

(3)98;

(4)吸;保持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1)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会保持不变,不同的那个自然就是错误的.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变突然降低,据此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答题.

(2)水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3)分析表实验数据答题.

(4)水沸腾后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

(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是从第9min开始沸腾的,但是第 12min时的数据,与其他的数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

(2)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3)水从第9min开始就保持98℃不再改变,所以沸点就是98℃.

(4)水在沸腾时,部分水发生汽化,汽化要吸收热量,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水不断汽化而吸收热量,因此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以保持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12;(2)a;(3)98;(4)吸;保持不变.

四、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17、

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考点】
【答案】

因为向水面吹气时,加快水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的蒸发,而蒸发可以从水中吸热,使热水的温度降低快些.

【解析】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答:因为向水面吹气时,加快水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的蒸发,而蒸发可以从水中吸热,使热水的温度降低快些.

18、

科研人员为测出海水中的声速,在海面上向另外一艘船发出超声波,在4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两船相距3060m,请你计算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考点】
【答案】

1530m/s

【解析】

试题分析:知道超声波从一艘船到达另一艘船的时间和两船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解:已知s=2×3060m=6120m,t=4s,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2=1530m/s.

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

五、作图题(共1题,共5分)

19、

完成下列光路图,在图2中标出反射角.

1

【考点】
【答案】

1 2

【解析】

试题分析:(1)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2)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即过入射点作法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1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60°=30度.首先通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做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