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区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初中物理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3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A. 天平   B. 温度计   C. 刻度尺   D. 钟表

2、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A. 1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2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3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4

3、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 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为人工降雨的主要材料

B. 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C.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D. 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4、

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甲:t乙=1:5,s甲:s乙=3:2,则V甲与V乙的比值是(  )

A.3:10   B.10:3   C.2:15   D.15:2

二、实验题(共2题,共10分)

5、

(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____℃.

(3)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铁圈M或铁夹N)的位置;确定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如下的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5)小强实验时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选填“a”、“b”或“c”).

1

6、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______立______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三、解答题(共1题,共5分)

7、

(1)金属块的质量;

(2)玻璃瓶的容积;

(3)查表,金属块最有可能是何种材质?

物质

密度(g/cm3)

物质

密度(g/cm3)


19.3


8.9


10.5


7.9

重庆市九龙坡区初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初中物理考试
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

1、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A. 天平   B. 温度计   C. 刻度尺   D. 钟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明确测量工具或仪器的测量对象,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A、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不符合题意;

C、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符合题意;

D、钟表是测量时间的仪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A. 1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2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3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4

【考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

解: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B.

3、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 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为人工降雨的主要材料

B. 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C.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D. 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考点】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①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②根据纳米技术进行分析.

③根据密度公式分析,相同体积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对人的伤害越小.

④根据熔点和沸点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

A、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与密度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价是利用纳米技术,与密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泡沫的密度比石头的密度小得多,根据1可知,体积相同的塑料泡沫质量比石头小得多,因此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滚落的“石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故C符合题意;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是利用被测温度在酒精熔点和沸点之间,与密度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甲:t乙=1:5,s甲:s乙=3:2,则V甲与V乙的比值是(  )

A.3:10   B.10:3   C.2:15   D.15:2

【考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路程之比与运动时间之比,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之比.

解:

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1:5,通过路程之比s甲:s乙=3:2,

速度之比:

v甲:v乙=12=34=15:2.

故选:D.

二、实验题(共2题,共10分)

5、

(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下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____℃.

(3)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铁圈M或铁夹N)的位置;确定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立即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如下的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5)小强实验时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选填“a”、“b”或“c”).

1

【考点】
【答案】

(1)水银;(2)82;(3)铁圈M;D;(4)吸收;不变;(5)b.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水银和酒精的沸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柱位置读数;

(3)因为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水沸腾后为使实验结果的更加准确,可以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4)液体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5)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从相同的初温到达沸点的时间越长,沸点不变.

解:(1)由的沸点在100℃左右,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82℃;

(3)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M的高度,

水沸腾后为使实验结果的更加准确可以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故D正确;

(4)从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5)其他条件不变,只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从初温到达沸点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水的质量无关,沸点不变,与a相同,所以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为b.

故答案为:(1)水银;(2)82;(3)铁圈M;D;(4)吸收;不变;(5)b.

6、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______立______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考点】
【答案】

(1)11.5;(2)同一高度;上;(3)倒;缩小;照相机;(4)D;(5)远离.

【解析】

试题分析:(1)掌握简单测量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平行光,移动光屏找到焦点,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应将蜡烛向上调,这样像会向下移动.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②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4)当将凸透镜的部分遮住时,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

(5)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

解:(1)由题意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约为61.5cm﹣50.0cm=11.5cm,所以焦距为11.5cm;

(2)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中心的高度降低,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在光屏的上方.要想使像重新回到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移,或凸透镜向下方移动.

(3)透镜的焦距为11.5cm,故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处于2倍焦距以外,即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4)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D正确;

(5)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变小,要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距要增大,所以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1)11.5;(2)同一高度;上;(3)倒;缩小;照相机;(4)D;(5)远离.

三、解答题(共1题,共5分)

7、

(1)金属块的质量;

(2)玻璃瓶的容积;

(3)查表,金属块最有可能是何种材质?

物质

密度(g/cm3)

物质

密度(g/cm3)


19.3


8.9


10.5


7.9

【考点】
【答案】

(1)玻璃瓶的容积为465cm3;

(2)金属块的质量是2100g;

(3)查表知,金属块最有可能是银.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空玻璃瓶的质量和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玻璃瓶所盛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和质量,可以得到水的体积,玻璃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2)已知玻璃瓶的质量和放入金属颗粒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金属颗粒的质量;

(3)已知玻璃瓶、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以及加满水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加入水的质量;已知水的质量和密度,可以得到加入水的体积;已知玻璃瓶的容积和加入水的体积,可以得到金属颗粒的体积;已知金属颗粒的体积和质量,利用公式ρ=1得到金属颗粒的密度,将计算结果与密度表进行比较,就能确定金属的种类.

解:

(1)玻璃瓶盛满的水的质量为m水=m1﹣m0=690g﹣225g=465g,

由ρ=1

玻璃瓶的容积为V0=V水=2=3=465c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为m=m2﹣m0=2325g﹣225g=2100g;

(3)金属颗粒之间水的质量为△m=2590g﹣2325g=265g

这些水的体积为△V=4=5=265cm3

金属颗粒的体积为V=V0﹣△V=465cm3﹣265cm3=200cm3

金属颗粒的密度为ρ=6=7=10.5g/cm3=10.5×103kg/m3,查表知,这种金属可能是银.

答:

(1)玻璃瓶的容积为465cm3;

(2)金属块的质量是2100g;

(3)查表知,金属块最有可能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