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高中历史> 试题解析

1、

19世纪末,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人民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和革命,但均告失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政治理想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简单的理念循环,从对美国式民主共和的浪漫赞许,到英国式立宪制度的实验,最后又回到美国式政治制度的建构。所有这一切,最终都走向政治制度的消解和期望的破灭。此后,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再次风起云涌,那要等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渐入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才终于找到。

——摘自刘剑君《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

材料二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虽已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主导地位;自由、平等、民主思想,虽已为一部分人所接受,但并未为整个社会所认同。

——摘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三(康有为)是那个国难时期的新贵。他趁机组织学会,发行报纸来宣传,一时附和的人很不少。大多数并不了解他的学说,也不知道他的改革具体方案,只有少数可以说是他的忠实同志。但是他的运动盛极一时,好像全国舆论是拥护他的。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98页

(1)运用史实对材料一中划有下划线的观点加以论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爱国救亡运动和革命的结果谈谈对你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4-04-24 13:30:31
【考点】
【答案】

(1)19世纪末,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宣扬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对“美国式民主共和的浪漫赞许”(或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同盟会,宣扬三民主义,‘对美国式民主共和的浪漫赞许’”);此前,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于1898年领导了百日维新,进行“英国式立宪制度的实验”;最后,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于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又回到美国式政治制度的建构”。

(2)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学习西方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解析】

(1)材料一中的观点主要体现出中国近代化的一系列过程,我们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入手,来一一对应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具体措施来回答,做到言之有物。

(2)本题中主要涉及到启示,我们需要从这一系列探索过程中得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因此我们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此外,在学习西方方面,我们要注意联系自身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题型:非选择题 题类: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