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初中语文> 试题解析

1、

画堂春.寄子由。

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词的上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舟飞棹”都富有动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自在轻盈的境界,烘托出苏轼和苏辙昔日游湖时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请赏析“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更新时间:2024-03-29 12:28:42
【考点】
【答案】

【1】“柳花飞”“麦摇波”欢快、愉悦、悠闲、惬意等

【2】傍晚的云彩遮住眼睛,看不见济南,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 难呢!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暮云多”,既是楼头远眺 所及的实景,又成了苏轼远望济南的障碍物,借此抒写离愁曲折有致,深切动人, 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思念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表现手法和诗文意境的理解。作者要这首诗中选取了“柳花飞”“麦摇波”“小舟飞棹”等几个物象,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自在、轻盈、欢愉的意境,烘托出弟兄二人昔日游玩时的欢快、悠闲的心情。据此理解填写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本题首先是借景抒情,结合【注释】①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借“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一句意在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中考模拟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