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初中语文> 试题解析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吾昔自杭移高密①,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②,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③,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④遗矣。追思曩时⑤,真一梦耳。

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选自《东坡志林》,略有改动)

【注】①高密:地名,今属山东。 ②湖:指湖州。③异物:指离开人世。  ④孑(jié):单独。 ⑤曩时:昔时,指七年前。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 ②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

③俱至松江_____________ ④此乐未尝忘也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B.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C.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D.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歌词闻于天下 以其境过清   B. 皆从余过李公择   过故人庄

C. 欣然起行 泯然众人矣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真一梦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可心境大不相同,简要说说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甲文:

乙文:

更新时间:2024-04-25 12:56:14
【考点】
【答案】

【1】(1)考虑到,想到  (2)交错纵横 (3)一起,都 (4)不曾

【2】D

【3】A

【4】(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时至半夜,月亮升起,(我们)在垂虹亭上置办(摆)了酒宴。

【5】甲:有壮志难酬的苦闷,有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

乙:诗人回忆昔日快乐情景,思已逝故人,感觉人生如梦,心中倍感悲凉。(意近即可)

【解析】

【译文】过去我从杭州移居到高密,与杨元素同乘一条船。陈令举、张子野都随我到西湖拜访李择先生,于是就与刘孝叔一起到松江。时至半夜,月亮升起,我们在垂虹亭上置办了酒宴。张子野有八十五岁了,在作歌填词方面闻名天下,当时作了一首词,叫《定风波令》,其大致意思是:“在贤人们聚集的江浙地区,是不是也有我这样一个老头像星星一样的扎眼。”当座的客人非常欢娱,有人为之醉倒,这乐趣不曾忘记。至今已经七年了,子野、孝叔、令举都已离开人世间,可松江的桥亭,在今年七月九日海风带着潮水,高出平地一丈多,冲荡的什么也没有留下。追忆昔时时光,真如同一场梦。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晚,我在黄州的临皋亭追忆写下了这篇文章。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解释时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1)念:考虑到,想到;(2)交横:交错纵横;(3)俱:一起,都;(4)未尝:不曾。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座的客人非常欢娱,有人为之醉倒,这乐趣不曾忘记。根据这个意思可以断句为: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故选A。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期中考试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