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初中语文> 试题解析

1、

阅读《生命之轻,生命之重》,完成小题

生命之轻,生命之重

①孔子的狗死了,特意嘱咐弟子:“路马死则葬之以帷,狗则葬之以盖……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也。”大意是:马去世,要用布裹尸,狗下葬,要以车盖罩护,如今我一贫如洗,但也要准备一面竹席,以免它的脸被土弄脏。何以如此庄重地待一条狗?关乎“仁”,关乎“礼”,关乎悲悯与感恩,关乎生存伙伴间的义务。

②孟子也留下了“君子远庖厨”的古训,是为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倡导人们远离血腥、挣扎的场景,远离视觉污染、暴力演示,从恻隐之心的角度让我们加强向善的修养。

③尊重一切生命,不因人类的强大而肆意伤害、虐杀其他生命。在西方,即使是影视拍摄,“动物演员”的安全也要有保障,劳动强度还不能过高;若有被伤害镜头,须注明这是仿真或特技。早在 1980年,美国影视界即授权一个叫“美国人道协会”的民间组织,专门监督此事。美剧末尾常见“本片制作中无动物受伤害”字样,正是美国人道协会所下之评语。在德国,严格规定,大到猪牛,小至鱼兔,皆取电击方式,且彼此隔离,不让动物目睹同伴遭遇。所以市场罕见活鱼,即便有,也不直接售出,须由店家处理后方可买卖,既防止虐杀,又避免血腥场景给人造成不适。

④先贤哲人无数次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功利关系,自然在人类的眼中不应仅仅是资源,不应成为被人类索之毁之的对象;它完全可以成为人们的情感对象、精神依恋和文化象征。然而,从产业革命到科技主导的今天,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自然却匍匐在人类脚下:人们看一棵树,首先想到的不是它的美和生命价值,而是它能做什么建筑或家具材料;养一只老虎,首先想到的不是保护这一濒危的生命种族,而是如何剥夺其天性,追求利润……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文明突飞猛进,我们的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与自然割裂、向环境掠夺的文化。

⑤万物生来平等,单就动物来说,人类也没有权力虐待它们。既然我们圈养了老虎,就当尽全力尊重和保护它们。我们看到,老虎被鞭打、被骑着拍照,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老虎真的不叫老虎了,成了娱乐的道具、赚钱的工具。老虎没有了“兽道”,我们没有了“人道”,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和亵渎。我们希望看到的情景是:动物能自由生活在属于它们的高山原野、河湖海洋,即使在动物园里,人们也不打扰它们的生活。

⑥人类已经掠夺太多,抢占了其他生物的配置,消耗了大自然太多库存。在别的生物眼里,人的角色肯定是“敌人”,可憎的是,人类不仅是敌人,还是“恶人”。那些破坏大自然的活动终将导致不良后果,属于恶性糟蹋,已经严重损害了大自然的根基。所以,对那些数量过于庞大、不合天意的财产,我们应重新核对,部分割让,以削减精神的脂肪和欲望的臃肿。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已经成为其他生物眼中向大自然索取有限资源的“敌人”,决不能再继续成为“恶人”。敌人,是生物角色;恶人,是道德角色。

⑦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讲过一句话:“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自然需求是“天理”,欲壑难填是“人欲”。如果说“天理”有一点基本的、自然的、哲学味道的话,“人欲”则是繁复的、人为的、世俗的。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过度的欲望又是人类毁灭的武力。

⑧曙光乍现,一只麻雀展翅外出觅食;暴雨来临,一队蚂蚁抢运食物行李;温卵孵化,一只雏鹰破壳呼吸空气……每个生命都有分分秒秒的进程,都有和人生一样的故事,都有自我存在的意义。若我们无视其进程,漠视其尊严,蔑视其生命意义,任意掠夺、染指、篡改,那人类的意义又由谁来承认呢?若万物意义皆失,只剩人类自己,那么这意义无论怎么描绘,都像一桩阴谋和丑闻。

⑨我们不要忘记生命的真实身份,不要委屈了任何生命,哪怕那些生命有时看来有多轻;我们要遵从自然法则,尊重生命,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命之重!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标题与内容关系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与内容匹配。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人和各种生命的“轻”和“重”。

B. 标题与内容匹配。文章围绕生命的“轻”和“重”作了辩证论述。

C. 标题与内容不匹配。文章结尾只谈了生命,没有谈到“轻”和“重”。

D. 标题与内容不匹配。文章中并非针对生命的“轻”和“重”进行论述。

【2】文章在表达上叙议结合:有的段落先叙后议,有的段落先议后叙,还有的夹叙夹议。请从①③⑤三段中任选某一段作简要分析。

【3】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敌人,是生物角色;恶人,是道德角色”的理解。

更新时间:2024-04-20 19:39:02
【考点】
【答案】

【1】B

【2】示例:第①段采用先叙后议方式。先叙述孔子尽管贫穷,也要在葬狗时用竹席遮盖,不让弄脏了狗脸的故事。接着指出这是“庄重”的行为,论述这类行为与仁、礼、悲悯等相关,从而论证尊重生命的观点。

【3】示例:文中谈到资源受到人类抢夺,众多生命的生存受到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就成了它们的敌人,这是生物角色的表现。我们看到,同样是生命,一些人为吃鱼翅而滥杀鲨鱼,为了得到象牙而残杀大象,使失去了生命的尊严,这是人类没有道德的表现,比单是“敌人”层面要恶劣得多,是“恶人”。

【解析】

【1】试题分析:B. “标题与内容匹配。文章围绕生命的轻和重作了辩证论述” 表述最恰当。其它选项都对文意的理解失之偏颇。

【2】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叙议结合。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叙述为辅。叙述为议论服务。只不过顺序可能不一。如:第①段采用先叙后议方式。先叙述孔子尽管贫穷,也要在葬狗时用竹席遮盖,不让弄脏了狗脸的故事。接着指出这是“庄重”的行为,论述这类行为与仁、礼、悲悯等相关,从而论证尊重生命的观点。  

【3】试题分析:理解“敌人,是生物角色;恶人,是道德角色”这句话。要答出什么是“生物角色”,人为什么成了“生物角色”。而恶人,又为什么成了“道德角色”。此题较难,答题时要联系原文 的内容:资源受到人类抢夺,众多生命的生存受到威胁。

题型: 题类:中考模拟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