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高中历史> 试题解析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无隐无讳,直书史实”,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在未形成监察制度的西周至春秋,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周厉王就因为“止谤”被国人赶出都城。发展至战国,社会政治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大多采用“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的方式;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  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形成了哪两大监察体系,并比较其异同。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更新时间:2024-04-27 17:20:24
【考点】
【答案】

(1)背景:①统治者守业责任的约束;②史官修史的监督作用;③出现了“谤议君王”等监督形式;④各国通过变法,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或郡县制逐渐推行,官吏的选拔任用逐渐取代贵族世卿世禄制);⑤当时官场开始滋生腐败;⑥人们认识到官员的腐败危害国家。

(2)体系:御史监察系统、谏官言谏系统

相同:背景相同,二者都是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完善。

不同:

①职责不同,御史体系主要是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言谏系统主要纠正皇帝不当的决策。

②手段不同,御史采用纠察、弹劾;谏官采用封驳。

(3)积极:①古代检查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②防止官员的腐败与失职。

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系效能有限。

【解析】

(1)从“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无隐无讳,直书史实”,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可以得出统治者守业责任的约束和史官修史的监督作用;从“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得出出现了“谤议君王”等监督形式;从“发展至战国,社会政治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得出各国通过变法,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从“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得出当时官场开始滋生腐败,人们认识到官员的腐败危害国家。

(2)从“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可以得出体系的内容;对于两者的异同点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主要围绕着背景、职责和手段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就是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事件,既要承认它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而且在论证的时候要摆事实讲观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到言之有物。

题型:非选择题 题类: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