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选聘(pìn) 模拟(mó) 萦带(yíng) 锲而不舍(qiè)
B. 朦胧(méng) 祈祷(qí) 舷窗(xuán) 海市蜃楼(shèn)
C. 累赘(zuì) 迸溅(bèng) 凛冽(liè) 忍俊不禁(jīn)
D. 粗拙(zhuó) 譬如(pì) 憎恶(zèng) 悲天悯人(mǐn)
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村医
薛培政
“这小子,出息了哈,小时候,我还救过你一命哩。”耄耋之年的先生对我说这话时,正拄着拐杖走在通往村卫生室的路上。
满头银发的先生,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每回看见我,总是微微一笑,顺口喊出名字后,仍忘不提及救我之事,流露出些许成就感。
听他说的次数多了,我便去找爷爷求证。“呃,真有的事儿,你一岁半出麻疹,那烧发得邪乎,眼看没救了……”上了岁数的爷爷,对好些事儿记不清了,但对这事心里却明镜儿似的。
上过省医科大学的先生,早年在县医院当大夫。20世纪50年代末,县里派人支援老区,先生被抽调其中,来前谈话说下到乡级医院,先生见到乡卫生院刘院长后,就急着要求分配工作。刘院长说:“不急,等吃罢晚饭再谈工作,”晚饭就安排在卫生院机关食堂,刘院长破例让炊事员炖了一只老母鸡,喝的是当地产的纯粮酒。酒至微醺,刘院长叹口气说:“近千口人的茹冈村,自从老村医去世后,半年多了没医生,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形让人心焦啊!”那时血气方刚①的先生听得真切,那股冲劲儿借着酒劲儿就上来了,一口唾沫一个钉地请求道:“那我就去茹冈村吧!”
茹冈村的人听说县里派来了医生,犹如久早的庄稼遇到了甘霂,纷纷涌向村头迎接②。等把人接到后,大伙儿面面相觑:“咦—咋会派来个白面书生,咱这鸡不下蛋的穷地方,会留住这细皮嫩肉的小先生?”老支书颌首道:“嗯—俺看这孩子行,可不能怠慢了。“说罢,他连夜③带人把支部办公用房腾出来,做了村卫生室。
打那后,先生就成了全科医生。头疼脑热的、腹痛拉肚子的……随时会来寻医求诊,先生就没了固定的工作时间。这边正吃饭,那边病人呻吟着上门了,先生把饭碗一放,就手诊治起来;半夜睡得正香,外面的门被擂得山响,来人急火火地喊叫:“先生——娘病得厉害嘞!”先生一骨碌爬起来,背起暗红色药箱就走,等到把病人安顿好,回到住处已是鸡叫时分了。
到了冬春感冒多发季节,先生的案桌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面对孩子哭、婆娘叫,搅成一锅粥的乱象,先生依然不疾不徐地接诊治疗。那一次,老庆家的娃儿连日高烧不退,先生弯腰为其检查时,冷不防被哭闹不止的孩子吐了一身,闱得老庆两口子好不尴尬,先生却像没事人似的找块布擦了擦后,便又坐堂开药方了。日子久了,村里婆娘们就议论:“这先生性子恁好咧,从来就没见他动过脾气。”
先生案桌前悬挂的那幅烙画上有一个硕大的“德”字,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先生说做医生须有悲天悯人、普济众生之心。一个暴雪封门的深夜,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的二柱子喝农药寻了短见。家人发现送医时,他已奄奄一息,值班医生不接收,就劝转送乡卫生院。
望着没膝的茫茫大雪,家人哭爹喊地跪地求救。闻讯赶来的先生,脚未站稳,就气喘吁呼地命令道:“快将人抬进屋,救命要紧!”值班医生拽拽先生的袖子,满是忧虑地劝道:“老师,你要三思,若是人救不过来,被赖上可就麻烦了!”一向和蔼的先生发怒了:“人命关天,顾不了那么多,有事我担着!”等二柱子脱险,先生累得虚脱在地。
常听人说,先生这辈子就吃了心眼实的亏。假若当初不下来,在县医院早就成专家了,或许当上了局长、院长。先生却不以为然地说:“大夫就是治病教人,专家不专家,就那么回事。再说也不是每个专家都能当局长、院长,就是当了局长、院长,也不见得老来会有俺这身板。俺虽老了,却行动自如,还能坐诊看病,咋能不满足哩?
说这话时,老人一脸平和④
(选自《小小说月利》2018年第6期)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动儿大,文中生动地刻画出先生年轻无所畏的形象。
B.②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茹冈村的人对医生的渴望。
C.③“连夜”是当天夜里(就做)的意思,文中表现出老支书对村医先生的重视。
D.④句作为小说的结尾,表现了村医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豁达的人生态度,反映乡村医先生一生扎根农村毫不言悔、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小说借爷爷、村人之口来写村医,丰富了小说内容;借他人之口,从侧面烘托出村医仁心医者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B.小说以朴素生动的笔墨,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令人敬仰的乡村医生形象。
C.小说中的村医年轻时被抽调支援老区,后来在刘院长一番话语的刺激之下,他一时冲动选择了到茹冈村当村医。
D.村医刚到茹冈村时,村民对他能否长期留在村中心有怀疑,但他最终凭着自己的工作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3】下列对小说中村医这一形象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村医是一个喜欢自夸的人。每回看见“我”,微笑并顺口喊出“我”的名字后,仍忘不及救“我”之事,目的是要“我”感恩,记住他的恩情。
B.村医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面对孩子哭、婆娘叫,搅成一锅粥的乱象,他依然不疾不徐地接诊治疗;面对孩子吐了一身,他却像没事人似的。
C.村医是一个医术高超的人。“我”一岁半出麻疹,那烧发得邪乎,是他治愈了;到了冬春感冒多发季节,先生的案桌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D.村医是一个医德良好的人。二柱子喝农药寻了短见,值班医生不敢接收,怕遇上麻烦,他毫不犹豫地进行救治,敢于担当,也表现了他的医术高超。
3、
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句子。
(1)独坐幽____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2)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斯是陋室,______。(《陋室铭》刘禹锡)
(4)《已亥杂诗(其五)》表示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其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指小猪;“足鸡豚”意味鸡豚足;“社”为土地神,“春社”是春分后第五个戊日,社日未到,村民已吹箫击鼓,结对人来人往,衣着简朴,“古风存”显示了作者对吾士吾民之爱。
B. 首联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C.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全诗的总结,用笔婉转吐露意念。“夜扣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耐人寻味。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景中寓含哲理,写出出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可见地形复杂,写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诗人罢归故里,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心境与所游之景相吻合。诗句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小雅·蓼莪》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几千年以来的孝道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孝顺父母对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
l801班将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班会,如果安排你做主持人,要求在开场白中向大家讲述孝道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林清玄在《月到天心》中写道:“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明月一直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在黑暗中,在困境中,在不懈努力的道路上,我们生活乏味时,有同学的友情调剂色彩;低落迷茫时,有挚爱亲情唤醒激情;躁动不安时,有清幽绿意抚慰心灵……
请以“心中一片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请你打开思路,选择熟悉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文体不限,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不得抄袭。
7、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责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竖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澈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B.不蔓不枝 蔓:藤蔓
C.山门圮于河 山门:佛寺的外门
D.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经过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B.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C.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佩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D.可据理臆断欤——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文体不同。“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一事一议,甲文借描绘“莲”以抒情言志。乙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笔记小说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笔记”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创作。
B.甲乙两文的写作特点不同。甲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着力塑造莲的形象。运用了正衬、反衬相结合的衬托手法,表达情感。其中以牡丹作正面衬托,以菊作反面衬托。乙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
C.甲乙两文脉络分明,逐层深入,文字简洁生动。甲文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有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乙文以两次不同的“笑”引出两大段推理分析,读来一波三折,趣味盎然。
D.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不同。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乙文先分别叙述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在河中的石首的三种不同结论,在此基础上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 读课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
- 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北大就是...
- 对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议论的用意理...
- 判断下列各句表达不符合课文《一面》的一项是()。A...
- 《爸爸的花儿落了》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______...
-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
- 全文用______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 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不料正是汤...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他对独立的要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
- 【类文拓展】散步龙应台【注】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
- 根据课文《社戏》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A...
- 一盏油灯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
- 读课文《丑小鸭》,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读课文《伟人细胞》,下列对各句描写手法的判断有误的...
- 阅读诗歌,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
-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①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
- 课文《绿色蝈蝈》,“当田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
- 说说“我”凭什么认为一定是这只猫咬死了一只芙蓉鸟?...
- 下列语句中对加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但是...
- 结合课文《秋天的怀念》,说说文中动词“扑”和“挡”...
- 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①《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
- 文《秋天的怀念》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
-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选出对下列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分...
- 文章在叙述杨利伟出征这一场面时插叙了三段文字有何作...
- 阅读理解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
- 本文《丑小鸭》以______为线索。在出生地,丑小...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表面上严厉,实际上却...
- 《本命年的回想》文中对旧年习俗信手拈来,如____...
- 听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关“百草园”与“三味...
- 北京市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
-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联盟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看云...
- 安徽省芜湖市儒林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社戏》同...
-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可《木兰诗...
- 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月月考语...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月迹》...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在希望...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往事...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天净...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上学...
- 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安徽省萧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水调歌...
-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三颗枸...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以虫治虫》同步...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社戏同步...
-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
-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湖北省宣恩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湖北省宣恩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我的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