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 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
B. 李伟的妈妈有点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 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
D. 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2、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明天尽在zhǐ(1)____尺,也远在天涯。它从来都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不管今天你是一帆风顺,还是举步wéi(2)____艰:也不管今天你是逍遥自在,还是身受束fù(3)____;更不管今天你是富jiǎ(4)____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明天,已在路上,正向我们走来。
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裁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里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一个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灵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小凳,( )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画,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在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更似放飞了一只鸽子,使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的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直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趣。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儿的小院了。
【1】文章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
【2】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
【3】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第1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5】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是第几段?分别承启了什么?
【7】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灵成熟起来”的。
4、
诗文默写。
(1)马是画家的爱物,亦常走入文人的笔端,在许多古诗、词、曲中都留下了马的足迹,请从中选取你所熟知的含“马”的连续两句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阳牡丹甲天下,喜欢观赏牡丹的人很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约客》中交代季节和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中的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海洋中自由“呼吸”?
6、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四处)
以 钱 覆 其 口,徐 以 杓 酌 油 沥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但微颔之
(2)睨之久而不去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安敢轻吾射?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5】你认为下面哪个句子蕴含的道理与卖油翁技艺精湛的原因有关?请写出序号并简要分析。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序号)
(分析)
- 阅读理解:生命的掌声董保纲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
- 根据课文《社戏》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A...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①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
- 你对本新闻报道《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 下列对课文《伟人细胞》内容理解有误的是()A.课文...
- 【分析评论】下面是甲乙两位网友的评论,请完成后面的...
-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
- 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我们家的男子汉一个人去买...
- 对《皇帝的新装》一文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爱...
- 《秋天的怀念》中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活在往事中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
- 下面这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颈的轻摇,肩的微...
- 下列关于丑小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一出...
- 读课文《伟人细胞》,邱士力和贾里都有______的...
- 读课文《本命年的回想》,属于第四段具体描写家乡过大...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
- 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
- 分析《秋天的怀念》题目的含义。
- 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概括地介...
- 《蝉》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
-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阅读第②至④段,用文中的原句...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
- “从头到尾没有一只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往事依依》一...
- 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北大就是...
- 读课文《安塞腰鼓》句子,回答: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童年的...
- 山东省日照岚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北京市三帆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短文两篇夸...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可《木兰诗...
-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七年级上学...
-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狼》同步...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王几何同...
-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春》...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
- 湖北省宣恩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要塞中学七年级...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社戏》同...
-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福建省永春县城区联合体八校七年级上学期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伟人细...
-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七年级...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
- 山东省诸城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于园》...
-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人民英...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赵普》...